重生三國之公子劉琦
第五十四章夢想當兵的小呂蒙
三月初三,袁術終於決定離開宛城了。原因很簡單,他曾抱以希望的公孫瓚也失敗了。
在關東討董聯軍中,袁術和袁紹一直不對付,袁術除了自己實力強大外,還有兩個可以左右天下的強大支援:
一個強有力的下屬--孫堅;一個強有力的盟友--公孫瓚。
公孫瓚,幽州人,勇猛善戰,曾大破鮮卑,烏桓等部落。所帶騎軍名為“白馬義從”,戰力強大。
從去年冬天開始,公孫瓚就和袁紹打起來了。
原因有二,一是公孫瓚的弟弟公孫越死在袁紹手下的亂箭之下,二是袁紹搶冀州的手段不太光彩,逼死了原來的冀州刺史韓馥。所以公孫瓚以複仇軍和解放軍的姿態大力進攻袁紹,袁紹敵不住強大的公孫瓚,節節敗退。
可誰知道,這種局麵在今年二月間改變了。
在對外戰場上無敵的公孫瓚卻在對內的戰場上吃了一個大虧,兩軍大戰於界橋今河北威縣東)以南二十裡之處。公孫瓚以兵三萬列為方陣,又將突騎萬匹分置左右,袁紹命大將鞠義領精兵八百,強駑千張為前鋒。雙方擺開陣式,戰鬥開始。公孫瓚一看,你才那麼點兵啊?二話沒說,派騎兵展開了衝鋒。想不到,他麵對的是袁紹手下大將鞠義,這是一位在西涼戰場上屢立奇功,與徐榮名字並列的豪雄之士。公孫瓚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鞠義的兵伏於盾下,等敵將至,一時齊發,遂大敗公孫瓚軍,斬其大將冀州刺史嚴綱,獲首級千餘。袁紹軍乘勢追至界橋。再戰,複大破之,攻破公孫瓚大營。公孫瓚大敗,隻得引軍而回。
在這種情況下,袁術沒有了盼頭。公孫瓚是不可能來救他了,而且,眼下的情形,隻怕他哥哥袁紹倒很可能過來。
袁術一狠心,離開了被他禍害長達兩年之久的南陽。
“想不到,我袁術會被一個小兒給騙了!”
這是袁術的原話。
小兒是誰?不會是我吧?在整件事裡,我可是什麼也沒有做啊。
收複南陽時,父親著一身戎裝,頭戴金冠,身著輕甲,腰係鹿盧劍,騎著黃膘馬,威風凜凜,當先而行,蒯越、蔡瑁、黃祖三位太守隨後,然後是刺使府各屬員。一行人浩浩蕩蕩,排著整齊的隊列入城。
城中大戶宿老在路上設酒食迎接,不住口的感激父親保全宛城。
父親滿麵春風,到今日起,他才算是回到了自己的治所,才算是成為真正的荊州刺史--且慢,似乎還有南荊州沒有回來呢。
不過,今日注定是一個狂歡之日。
婁圭作為南陽父老的代表,親自上前為父親執韁,父親與他共同攜手,同入原刺州刺史府,也就是袁術的後將軍府。這就代表著,封建官僚劉表得到南陽世家大族的認可,雙方共同治理南陽的日子開始了。
而我,則在豫州軍中,與原孫堅的諸將在一起。
督軍校尉朱治此時總理原豫州軍務,韓當是他的副手,兩人同病相憐,統領諸軍。豫州軍南進時號稱五萬,實數隻有三萬五千,但幾次征戰,最終所餘之人去除傷兵,不過一萬三千餘人。由於人數遠超過一個校尉當領之兵,所以我打算表朱治為中郎將,以韓當為讚軍校尉,統領一部,以文聘為督軍校尉,率統領另一部。這樣豫州軍團就可以控製起來了。
所以今天,文聘也在坐,先讓他們熟悉起來。
會上很熱鬨,我是個隨和性子,隻要想和誰相處,片刻間就能打成一片。而文聘內剛外柔,雖然這次破新野立下大功卻沒有私毫的自得之意,反而一個勁兒的說豫州軍是一個有著光榮傳統的軍隊,曾經打敗董卓,令天下人共敬,能進入豫州軍團是他的榮幸。朱治城府深還罷了,韓當就差拉著文聘拜把子結兄弟了。
一時間諸軍儘歡,突然我看到帳外有一個少年的影子跑了過去。
我一愣,信口問道:“軍中怎麼還有如此少年?”
諸人都是一愣,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隻見一個軍司馬滿臉大汗,跪倒在地道:“鄧當有罪。”
“起來吧,我沒有怪罪的意思,怎麼回事?”我溫和的道。其實不少軍隊裡都有少年兵,比如蔡瑁軍中就有不少老的少的,湊數罷了。但豫州軍南下的都是精壯,很少這種情形的,所以我難免要一問。
鄧當叩了個頭站起來,道:“是,那是小人的妻弟,來投小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