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三國之公子劉琦
第六十八章蔡琰
案上放著一紙詔書,一紙信箋。
一個是朝庭調我入長安的,一個是父親讓我回襄陽的,聽哪一個呢?
眼下,其實我已經吃得太多,消化不良了。雖然說我軍一直在勝利,但是很明顯,豫州軍必需回魯陽休整,並散入豫州就食,不然的話,我軍將無法承受--當然,我們還有消滅李傕郭汜和李蒙的戰利品,但是那些我打算儲備起來,以後用錢用糧的地方太多。而我如果入長安,雖然我有自信能夠處理好一切,但那裡人生地不熟,萬一有些變動,隻怕我難以應對。這是父親讓我回襄陽的好處。可是,眼下如果我去長安,很可能達到雪中送炭的效果,甚至得到獻帝的賞識。到時對付起正在崛起的曹操來,就可以事倍而功半。何況西涼精兵,甲於天下,我如何能輕易舍去他們的示好?
去,去長安。
不真正麵識天下英雄,以後又如何與他們放對?
我胸中豪氣陡生。
“公子,有人送書信至。”文傑走了進來。
“信?什麼信?”
我漫不經心的接過信箋,卻如被火燙著一樣,一下子立了起來。
信箋之上,毛筆淺淺勾勒著一株古柏。
這是師傅大賢張儉的信,那古柏,是師傅特有的畫押。
我來不及打開信,先問文傑:“來人在哪裡?”
文傑答道:“就在營外。”
“可有一位年高的長者?”
“是一位長者麼?”文傑愣住了,“聽說,來的是某位大員的內眷。”
“內眷?”
我奇怪了,什麼人的內眷,能讓師傅給我寫信呢?
我打開信一看,正是師傅清雋的筆跡,一如當初在山陽時他與我談論天下時的口吻,隻是淡淡的,並不寫離彆之類的話,清楚簡單,他老人家新收的弟子,要我護送他平安前往長安。
師傅親收了一位弟子?
我知道,師傅隻有三位弟子:一位叫荀攸,目前正在長安城,怎麼,聽起來這個名字很耳熟吧。沒錯,就是他,曹操手上五大謀主之一。比我大整整十六歲的大師兄。不過,論起升官的速度他不如我,他眼下,還是一個郎官,黃門侍郎,六百石,與我平級。這官兒名有點象太監,其實不是,這官兒負責侍從皇帝,傳達詔命的。
日前他做了一件大事,和一群人一塊打算暗殺掉董卓,沒成功,給關起來了。其餘的人大都死了,連大名士何禺都覺得必死無疑,自己自儘了。可是荀攸毫不在意,言笑自若,董卓奇怪,留著沒殺他。結果這時王允和呂布結合起來,把董卓給乾掉了,此時這位刺董先行者被解救出來,在長安城待著呢。
第二位叫王粲,這人比我小,卻是我的師兄,很奇怪的一件事。這人打小兒就名氣很大,能詩能文,思路清析,能背頌上千篇文字,能雙手寫字,能一目十行,走馬觀碑,能複圓棋局,總之記憶力那是相當的好,若在後世,參加個奧林匹克,背頌個圓周率什麼的一點問題都沒有。
不過我的師父並不喜歡他,認為他太好名稱而不營實務,算不得真正的士人。
當初去荊州前,父親曾向我問起能用的人才,當時我還提起過他。
眼下師傅怎麼這麼有興趣,居然又找了一位弟子。
這麼說,營外就是我的師弟了?怎麼又說是什麼人的內眷?
“文傑,你代我迎進來吧。”
“公子,他們說,女子入營,不太方便,請公子去到他們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