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見公子。”
“起來吧,長安城中情形如何?”
“恭喜公子,公子升官了?”
“什麼?升官了?”我不由一愣,這話從何談起?
“公子來來長安,刺史大人不放心,命小人快騎到長安送表章,表公子為中郎將。”
父親……
一轉念,我就明白了父親這樣做的原因。我眼下,隻是征南將軍府的從事中郎,六百石的官職。不到長安不知道官小,以我這個從事中郎的位置,在長安隻怕連話語權都沒有,被人壓製都沒有話說,父親表我為中郎將就不一樣了,雖然同樣都有中郎兩個字,可是之間差了多少級,我就是擁有獨引一軍的決策能力的將領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隻是,這事情董卓啊、曹操啊、袁紹這類的人做起來不奇怪,以父親那粗疏的性格,大義的風範,居然為我這樣考慮,實在是讓我感動的很了。我這次入長安,他一定很操心吧,不知道接到我要去長安的那封書信時,他有多焦慮。
等長安事了,我回去好好陪陪他吧。打到荊州,我和他就沒有在一起待多長時間,就算是在一起的時候,也隻是風風火火來來去去,商議自保商議出兵,都沒有時間陪他下下棋聊聊天什麼的。他五十了,在這個時代,算得上歲數大的了,比老狐狸賈詡還要大上四歲。嗯,這回回去,一定休息休息,不亂跑了,不讓他操心了。
“公子,小人在長安城中,打聽到一個消息。”王威又道。
“什麼消息?”
“西麵羌人有些不穩。”
羌人?
我不由又是一驚,怎麼羌人又鬨亂?由於東漢采取的政策是為了自己富,寧可國家小的政策,所以並沒有如西漢那樣開邊擴土,甚至所西涼以西的國土都丟了。沒有了大漢軍隊的壓製,西麵的羌人就造起反來,這一打就是二百年,把東漢的國力都消耗在這裡麵了。這羌人,多半指得是韓遂、馬騰等人。雖然此二人皆是漢人,但是卻久處羌胡部落,居住在西涼。當年與董卓也沒少打仗,後來被董卓招安。
當然,其造反的原因也很多,我不想評判誰對誰錯,正如我也不評論黃巾起義的對錯一樣。但是眼下他們的異動肯定會影響到我,因為他們肯定會殺過來,到時和他們作戰的,肯定就會有我一份。
對這樣的事,我如何能不關心?
“王威,這件事你親自負責,一定要查清楚,起兵原因,目的,進攻路線,人數,時間,所有的一切。”
“公子放心,我這就安排人下去,以咱們的力量,保證不會比長安那些人的信息慢了。”
“嗯,去吧,你也小心自己的安全。”
王威去了。
離城十五裡,我們紮下了營盤,等待城中的消息。
長安城,並不是那麼好進的,具體還要進行接洽。雖然王允讓我來長安,的確是打算讓我這個士人的兒子幫他的忙,但是想來他也不會在確認我的真實意圖之前就放我進城。
畢竟,這個世界上口是心非的太多了。
當天晚上,就來了一位客人。
其實不算是客人了,是小本人整整四歲的師兄,山陽郡最著名的天才兒童,雖然不被師傅張儉認可但卻被蔡邕奉為絕世之才的王粲王大官人。
“師兄,請進帳說話。”麵對同門,我還是比較恭敬的,雖然他比我小,可是他入門早,而且名氣也比我大得多。
不過,這位老兄,長得真叫那個,簡直和小龐統有的一拚。我很懷疑他的家裡沒有鏡子,因為如果我長成這個樣子,我會把鏡子全部毀掉。
“師妹在哪裡?”他第一句話就是這樣問的。
真正的有異性沒同性,才見麵,不問師傅情況如何,不問我好不好,先問師妹。
“師妹就在後麵,我們一起去見她好了。”
“如此甚好,師弟,我們這就去吧。”王粲還是個急脾氣。
“二師兄,大師兄也在長安,他的情況如何?”我對這位名動天下的大師兄還是關心的,雖然說從來沒有見過麵,但是荀攸是曹操五大謀士之一,豈同小可。
“不清楚。”王粲的回答讓我窩火。
“怎麼會不清楚?”
“人家是朝庭大員,是討董先鋒,怎麼可能和咱們這樣的人打交道,我當然不清楚。”聽口氣火頭不小啊,難不成荀攸和王粲不對付?也難怪,荀攸那樣的人,看得上這個書呆子才怪了。不過這似乎不是一個好消息,如果荀攸是個隻知真理,不念同門交情的人,那我想要讓他幫助我,隻怕是困難比較大啊。在他眼中,能看得讓荊州刺史的父親?
在曆史上,這些人不是沒有去荊州,可是最後,包括幫著父親招攬人才的婁圭在內,全都投到曹操那裡去了,全把荊州當成了中轉站。如今就算多了個我,能夠把他們留下來麼?
喜歡重生三國之公子劉琦請大家收藏:()重生三國之公子劉琦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