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但是,他無法解決關於蔡家的事情。
蔡家的事情,涉及到天子的威嚴,蔡邕的臉麵。哪一件都不是他所能擔得起的,也不是我小小一個中郎將能擔得起的。
我所麵對的,很可能是天子的震怒和蔡家雷暴一樣的反擊。
沒有人能忽略這兩點。
而此事若做實了,我的名聲隻怕也就徹底的毀掉了。
可此事,偏偏是事實。
這一切,都是父親做成的。
而父親,是我不能怪罪的。
我該怎麼辦?去長安解釋麼?
可是還沒有等我作出決定,另外兩封信就讓我驚住了。
一個消息來自江陵。是蒯越發來的信件,內容是武陵蠻有叛亂的跡象。
武陵向來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其中蠻人又分幾股,統稱為武陵蠻或武溪蠻,總人口近二百萬,經常會發生叛亂。武陵蠻的戰力極強,利用簡單的兵器可以與訓練有速的漢軍打成一比一。再加上他們居住在山野之間,來去如風,熟悉地形,以往與他們交戰的漢軍,經常吃個大虧。
而另一個則是,袁術用兵汝南,方向不明,可能是重攻宛城,可也能是北進穎川、陳留。無論如何行動,這都是我們的勢力範圍。袁術雖然曾為我軍逼退,但是那也隻是因為他在宛城根基不穩,全郡皆反,最終還是我們花錢“買”回的宛城。可是他此時興兵,我們興能舉全州之力相抗,在這種情況下,我又如何能離開荊州,前往長安?
我鐵青著臉,在室中來回的走著,不知道何去何從。荊州,真正能主掌戰事大局的,隻有兩人,一個是我,一個是蒯越。蒯越在武陵,麵對張羨和武陵蠻,已經是很困難了,而袁術的出動,隻有我來抵擋。可是若我留下來,長安怎麼辦?
不是我重美色,眼下的事情已與美色無關,這涉及到整個兒的長安朝庭,涉及到我未來發展的最關鍵的環節。
方今天下,士人對待天子的態度有三種:
袁術認為:“昔秦失其政,天下群雄取而爭之。”眼前這個形勢和秦朝末年一樣,這個時候,皇帝沒了,漢朝亡了。皇位誰先搶到就是誰的。所以,袁術最先稱帝。
袁紹說:“吾南據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眾,南向以爭天下。”我要先占據河北,然後借助戎狄的騎兵南下掃平天下。這就是漢光武帝劉秀統一天下戰略的翻版,因此,袁紹判斷當時的形勢更接近於王莽之亂時的情況。所以他要靠那些士人的武裝掃平天下,重整河山。
荀攸在參與刺殺董卓行動時,曾規劃說:“董卓無道,甚於桀紂,天下皆怨之,雖資強兵,實一匹夫耳。今直刺殺之以謝百姓,然後據崤函,輔王命,以號令天下,此桓文之舉也。”就是說,在刺殺董卓之後,象春秋五霸的齊桓公、晉文公那樣,“尊王攘夷”,稱霸天下。除了荀攸,江東名士張紘也以桓公時作比,對袁術、孫策分彆講過這個道理。而這個道理,在沮授、荀彧那裡更演變為“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思想。
為什麼這樣?因為在漢代四百年儒家思想的教育,儒家思想已深入人心,儒家提倡“忠孝仁義”講究“三綱五常”,按照這個原則,臣子必須效忠皇帝,否則視為大逆不道。但若如此,就不會出現改朝換代的事情了,因為不能做逆臣賊子嘛。但儒家卻規定了唯一的一種例外,這種例外就是若國君無道,則臣子可討伐之,這種情況不視為叛逆,象儒家所歌頌的商湯滅夏,武王伐紂等等就是“有道伐無道”的鮮明的例證。
可是,當時大部分士人並不認為漢的衰亡是天子無能,而隻認為是宦官和外戚所害,所以曹操協天子以令諸侯的政策才取得了成功,才能彙聚了大量的人才。
而我的策略就是,借小天子的力量,壯大我自己的實力,從而獲得影響天下的能力;借小天子的力量,彙集心向社稷的誌士,來平複天下,最大限度的減少流血。
在這一切中,小天子是最重要的一環,蔡門士人既有西涼背景,又有中原的背景,可以最大限度的彌和關東和關西士人之間的裂痕。
可是現在,我的謀劃被從根本上破壞了,而造成這一切的卻是我的父親劉表。我能怎麼辦?
我能把這一切都放棄麼?
不放棄我又能如何?
我在房間裡轉著,轉著,覺得從來沒有過的累。
門輕輕一動,我霍然抬頭,隻見父親手拿著一封信站在那裡,臉色鐵青。
“父親大人,您還沒有休息麼?”我一驚,然後施禮道。
“這……”父親的聲音聽起來有點乾澀,“是真的麼?”
“什麼?”
父親把信交到我的手中,那正是王威寫給我的信的副本!
想不到,父親居然開始盤查起我的書信來了。到底是婁圭的事在他心裡埋下了陰影啊。
我輕輕點了一下頭:“是真的。長安的形勢,很不好。我準備放棄了,畢竟,荊州為重,我不可能為了長安的事情,讓袁術攻入荊州來。父親你放心,我會留在荊州,守住我們這份家業。”
“糊塗!”父親拍案大怒,“你以為什麼事都聽我的就是孝順了?你以為了我的一句話,放棄你的名聲、地位就是孝順了?你以為為父是那等糊塗到是非不分的人麼?”
“孩兒不敢,孩兒,……孩兒沒聽懂父親的意思。”
“我錯了,我聽信了讒言,搞得天子震怒、蔡邕不滿,搞得天下人罵我的長子是一個無信之人。所以,我去改正。打仗,不是我的長項,袁術,交給你對付。我去向張家退婚,我去長安,向天子解釋清楚一切!”
“父親……”我萬萬想不到父親會說出這樣的話來,這簡直不象他了。在我的印象裡,他這種人,就算是錯了,也不會向兒子說半句軟話,可是他卻對我說,他錯了,他要去改正。我說不出話來。我曾千百次的想過這個問題,但是隻一閃念就放棄了。我不認為他可以為我放棄自己的麵子。
“伯瑞,”父親叫我的字,“知道我為什麼給你起這個名字麼?瑞者,信也,我就是讓你記著,人無信而不立。而我,就去幫你重立這個信字。”
“父親……”
喜歡重生三國之公子劉琦請大家收藏:()重生三國之公子劉琦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