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三國之公子劉琦
第一四六章一水之隔
陳王劉寵和揚州刺史劉繇是一起到汝南的,同來的還有蔡瑁帶著五千兵馬--父親聽說呂布來攻的消息後不放心,專門派我這位舅舅來支援的。蔡瑁打仗的水平隻能算是中等,比不得黃忠文聘,自己又是南郡太守,目前的主要精力在於幫助父親治理荊州上,他的到來,從戰場上來說起不到什麼決定性作用,但是從穩定人心的角度上說,卻是很有必要的。無論是汝南還是潁川的人,都會明白父親是我的最有力的支持者,我們不會讓任何人搶走豫州。
陳王一到汝南,就要求立即回陳國。他是一個很關心國事的好王爺,當年黃巾軍之亂的時候,他散儘家財,訓練人馬,擋住了黃巾軍的進攻,其後又在孫堅董卓之戰,李傕郭汜之戰中以堅強的態度和訓練有速的軍隊,保護了陳國的百姓,也得到周圍各豪強們的尊重--直到這一回袁術翻臉,打破陳國,幾乎要了他的性命,才沒有辦法離開陳國--看得出,他對陳國的感情是真摯的,他並不象其他的宗室那樣,把自己的封地隻看成一個自動提款機,隨時可以割著吃的肥肉。
不過,他對黃巾軍有偏見,當初他組建軍隊,就是為了防範黃巾軍,此時陳國由劉辟等人看守著,他對此很不放心,他覺得劉辟是黃巾軍,不可靠。
“他們不會禍害我的百姓吧?”
這話我聽著都有點難聽。
“大王,劉辟龔都雖然是黃巾軍出身,但是現在是下官的屬下,下官一句話在,他們凍死不會強借一間民房,餓死不會強搶一粒小米。”
陳王被我頂撞的一愣:“小劉使君錯會了孤王的意思了,但是,孤王總覺得,黃巾軍不可靠,還是請他們退出陳國的為是。”
“好。”我點點頭,沒有二話。這些軍隊退回來,我正好可以加強汝南的屯田工作,正值播種秋糧的季節,多種上一點,秋天得個好收成。
雖然在黃巾軍這一點上我與陳王的認知不同,但是對於陳王的性格,我還是喜歡的,他雖然是大王,但是不以勢壓人。更重要的是,他關心百姓,陳國有這樣一個國王,應該說是一件幸事。陳王從性格上更象是一員武將,其弩機之術天下無雙,能做到十發十中。這一點,黃忠的精銳赤鴉軍中也沒有人能做到。有陳王回陳國,隻要不是有人派大部隊進攻,想來陳王是能應付的。豫州有這樣一個陳國,對我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劉繇對我又提起借兵的事情。我說道:“劉使君,您也知道,眼下呂布攻豫州,我實在抽不出軍隊來,這樣行不行,您先把軍隊借我一用,回頭我打敗呂布,加倍派人幫助您。眼下,袁術與他任命的揚州刺史陳瑀正在打仗,您去乾什麼?幫袁術還是幫陳瑀?都不合適吧,您還是等他們打出一個結果來再說吧。”
劉繇被我說得紅頭漲腦的,卻還是不認可:“不行,我還要準備人馬,不能等他們打得什麼事都沒有了再進軍吧,何況,你答應過幫我的。”
“我幫您,肯定幫您,不過您現在出兵,我也不放心啊。這樣吧,您把太史慈借我用用,回頭出兵對付袁術時,我親自出頭幫您的忙。”
一個大劉使君一個小劉使君於是開始討價還價,最後我終於把太史慈給“借”出來了。
“子義,你想隨陳王去陳國,還是想去黃忠的軍中?”
太史慈顯然和劉繇不是一樣的人,他老實忠厚的多了,想了想道:“末將打算看一看呂布是什麼樣子。”
很好。
太史慈的武功應該算是不錯的,雖然不見得比得過黃忠,但是多一個人多一份力量,曹操說過,呂布非一人可敵,我多派點人打他去。要不是甘寧、魏延等人離得太遠,我都想把他們也調過來。
而這時,陳到也來到了汝南。
對於這個和我差不多同齡的人物,我很是喜歡,幾乎打算把他留在身邊給我當親衛隊長,後來想了想,就憑他在潁川的表現,把他留在身邊就是錯誤的。把他留在身邊,他一定會是一個非常稱職的保鏢,但是一百個保鏢也沒有一個將軍重要。所以,我派他到黃忠的手下去當軍司馬,讓他和黃忠、太史慈一起對付呂布。這算是破格的提拔了,但是對於他的那個大功勞,這提拔我覺得不過份。
黃忠率領八千赤鴉軍來到臨潁縣境內。這一路上,他們打起旗號,排開陣勢,口號叫得山一樣響,打人不打人,先讓潁川人都知道,刺史大人派了官軍來了!這是徐福在我的命令基礎上進行的再發揮--徐福認為,眼下潁川之地人心惶惶,正值板蕩之時,而黃忠的這支大軍,就要起到穩定人心的作用。
此時,無論黃忠還是徐福,心中都沒有必勝的把握,因為呂布身後,同樣有一州的軍力支撐著,在呂布的旁邊,還有一個居心難測的曹操。潁川之地,有荀家的因素在,幾乎要算是客場作戰,根本不知道誰可信,誰不可信,哪些人明著是自己人,暗中卻早投靠了荀攸。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離得潁水越近,兩人這精神就越集中。
這一日,來到臨潁道口。徐福道:“臨潁道左右密林,當心有伏兵。”
黃忠道:“潁水上有我軍郡國兵,敵軍如何能到臨潁道?”
徐福道:“荀氏已叛,荀家在潁川能量之強大,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見的。隻怕那些郡國兵也不可靠了。”
黃忠點頭,派出探哨連環打探消息,讓他們左右認真探察,甚至進入林間,卻終於沒有發現伏兵。
徐福疑惑道:“以荀攸之能,不可能不設伏兵,難道我猜錯了?”正遲疑間,忽然間喜動顏色:“我知道了,定是呂布不聽荀攸之勸,故而沒有設伏兵,此次潁川之戰,有得打了。我們按公子吩咐駐軍潁水,與敵隔河相拒。我有對付荀攸的辦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