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三國之公子劉琦
第二零零章泰山臧霸
冀州軍士,穴地之能超乎人的想象,公孫瓚這位當世豪雄,曾建易京城以自守,但就是被袁紹穴地而入,破了這座高牆鐵門能固守十年以上的堅城。公孫瓚曾說,袁氏之攻,狀若鬼神。
甘寧和黃敘都是南方人,在南方,挖地道這件事簡直是難以想象的,隻要不是在山坡上,兩鍁下去,地泉就會湧出來。可是在北方,土層卻厚得多,地道也容易挖得多。所以,當甘寧調動兵力與張合鬥法的時候,就忽略了張合可能采取的地道這個進攻方式。
攻城到第三天,張合的士兵已經悄悄挖到了文薑台北門下,以木材支撐住,然後放起火來,大火燒毀支柱,燒軟地基,隻如天崩地裂一般響起,文薑台的整個兒北門連同大片的城牆陷落地下。近百名守城士兵連同城牆一起陷落,慘叫聲,悲呼聲響成一片,整個兒的文薑台似乎都在這一聲巨響之中跳了三跳,一些老建築就隨著這聲巨響轟隆隆的倒掉。漫天騰起的煙塵刹那間就彌了所有人的眼睛,滿城軍民百姓隻疑地龍翻身,末日將來,膽寒心驚,忘乎所以。所幸甘寧雖在北城牆,卻距北門較近,卻也被震得摔倒在地上。而黃敘負責夜戰,此時在後間休息,睡夢中隻嚇得跳了起來。
便在此時,張合一聲怒喝,帶著大軍衝了上來。
視野裡,一片煙塵之中,冀州軍踏著灰土,揮著兵器,如怒潮一樣卷了過來。
十數日之前。
小諸葛亮帶著百十名親隨,乘馬前往泰山郡的治所奉高。
漢武帝於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到泰山封禪時,於瀛、博共界割置一縣,賜名‘奉高’,轄嶽東北四十裡,以供泰山”。泰山郡治從此由博移奉高。泰山郡從西漢建立一直延續到北齊,奉高作為郡治也一直延續到北魏,曆時600餘年。當時的奉高城,是作為天子行宮和祀神之所而設的,占地數十頃,四周有城牆圍護,城內樓閣廊宇,氣勢磅礴,布局嚴密協調。可惜經過數年戰亂,多次被黃巾軍攻占,早已是滿目瘡夷,不見昔日場景。
諸葛亮騎馬入城,差人看了看他,又看了看他身後的人馬,說道:“停下了,你是什麼人?”
諸葛亮一笑,跳下馬,隨手就把絲韁丟了過去,好象丟給自己的家人一樣隨意,這個小小孩童此時卻現出一種比世家公子還要華貴雍榮的氣態,讓人為之心折:“臧太守可以城中?”
守城的差人下意識的接過馬韁,點頭道:“在,大人在城中。您裡麵請。”說完才一下子醒悟過來,“不對,你是什麼人,先報上姓名,我報過城門守大人,如果城門守大人不能做主,還要上報負責城中事務的艾公子,我家太守,又豈是想見就見的?”
諸葛亮隨手在腰間一摸,拿出一封書信:“我時間有限,直接交給你家艾公子,迅速轉呈太守,誤了事情,你擔不起。”
說罷轉過身來,對從人們道:“到那邊大樹下休息,我們坐等太守大人。”
說罷自踱到樹下,在一塊青石上坐了下來。
早有從來送上清水和食物,諸葛亮就吃喝起來。
平日裡牛氣衝天的守城差人實在摸不清眼前這個小小少年到底是什麼來路,拿著手中這封信也如拿著火炭一樣燙手。
“你們等著,我進去送信。”
簡單交待了一句,差人就向裡跑去了。他沒有找城門守,而是直接找到了艾公子。
艾公子名叫臧艾,是泰山太守的公子。艾公子拿到信之後也很奇怪,正想出城去看,卻見自己父親的車隊駛出府門來,連忙走上前。想了一想,他還是把信送了過去:“父親,城門前來了一行人,據說有一個十三四歲的小公子給父親送來一封信。”
臧太守一愣,這位看上去很是粗豪的漢子接過信封:“小公子?哼哼,這兵荒馬亂的,哪裡還有什麼公子?就算有,也早讓咱們砍了腦袋。小公子?”
嘴中說著,一下就把信封扯掉,隻看了一眼,他就愣住了。
“人在何處?”
“在城外。”
“混帳東西,擺下車駕,與為父去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