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有這些事拖著後腿,我軍的進展也就慢了,部隊快速反應上,似乎還比不得原來我軍在與曹操等人交手的時侯。
所以,當我到前線的時侯,我軍與袁紹軍團已經又進行了兩次交手了。我軍基本上保持著攻勢,士氣正旺,魏延、趙雲、張繡、陳到這幾名騎兵將領很是瘋狂,他們充分發揮的騎兵的作用,長途奔襲,不怕勞累,甚至在一天之內連擊袁軍七八個駐地,打得袁軍叫苦連天。
而胡族騎兵由於地形不熟,並不敢隨意出擊,好不容易組織了一次進攻,卻被我軍打了一個伏擊,損失折將,回到自己的駐地,再也不肯出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在這種情況下,我軍越打士氣越高,甚至幾百個人就敢進攻敵人的大營,幾十個人就敢阻擊敵人的大隊,幾個人就敢當著敵軍的麵在地上挖溝。
在這種情況下,我還沒有到,袁軍的氣勢就落到了低穀。
這時,我聽說,袁軍真正的主力上來了。
這次袁紹親自統軍,以沮授為軍師,許攸為副軍師,手下大將顏良、文醜、高覽等人各統雄兵,沿河布陣,準備與我決一死戰。
袁紹軍團,大都是冀州子弟,燕趙兒女,悍勇擅戰,連續作戰能力強,吃得下苦,流得起血,是世上少有的好兵。他們有騎兵,有步兵,有弩兵,還會挖地道,除了水戰稍弱,可以說各方麵戰例都很均衡,破綻極少。而有沮授等人指揮作戰,袁軍的戰力可以說上了一步台階。沮授是河北有名的謀士,算是超級謀主。有他坐陣,想要偷襲用計,隻怕成功的可能性很低。
轉眼間天氣轉涼。
八月,我在黃河邊上與袁紹相會。
袁紹四十多歲年紀,長得極漂亮,雖然歲數大了,也讓人清楚的感覺到,這個人年輕時一定是萬人迷。他坐在一匹紅色的戰馬上,沒有我想象的那樣軟弱和無能,反而有一種王霸之氣,才知道這個人成名絕非隻憑一張嘴。
“劉琦小兒,劉協本非先帝之子,你軍上下所保者,根本不是大漢苗裔,還不趕快投降,更待何時?”袁紹居然還要和我辯上一辯,占些口頭上的便宜。
我心中好笑,對旁邊的諸葛亮道:“如果把我放在連弩車上,向他靠近,能不能乘他不注意,一箭弄死他?”
諸葛亮奸笑:“將軍坐在弦上射出去,可以砸死他。”
我在他後腦上一拍:“小東西,拿我開玩笑。”
於是對袁紹大聲道:“袁本初,天子是誰,天下自有公論,我也不想與你做口舌之爭,有什麼本事,隻管使出來吧!”
袁紹把旗一指,隻見河北軍陣之中,幾員大將衝了出來,向我軍直撲。千軍萬馬呐喊之聲,登時淹沒了所有人的耳朵。塵土飛上天空,擋住了陽光,旗幡飄動有如天上的亂雲。
顏良、文醜兩員大將各領精兵,如怒潮一樣卷了過來,我軍關羽、黃忠兩員上將迎了上去。沒有發生斬顏良、誅文醜的故事,因為我軍的名氣太大,對方根本就不可能大意。而他們這種級數的人,在小心的時侯,是很難被陣斬的,而且他們身邊,還有無數的親衛保護著。
可就算是這樣,他們還是被逼退了,我軍呼嘯著向袁紹的方向衝去。雙方在戰場上行進著死的對決,在這樣的戰場上,誰退一步,都會對軍心造成極大的影響,誰丟失一塊陣地,負責陣地的人都隻能提頭來見。
雙方射出了數不儘的箭支,流出的血染紅了黃河,但是卻誰也沒有能前進一步。
我軍的連弩讓袁紹軍吃儘了苦頭,但是袁紹軍用伏盾之法在河灘上殺了我軍一個措手不及,陳到幾乎陷到敵陣之中,還是趙雲一馬闖翻敵陣,把陳到救了出來。
在這場大戰裡,雙方就好象是兩個拳擊手,不停的試探著對方的實力,尋找著對方的破綻,打算將對方一擊而倒,但是卻誰也暫時沒有這個實力。
戰線越拉越長,騎兵出動也算來越頻繁,雙方都比較好的展現出敢戰的一麵。
但是我知道,勝利,在向著我方慢慢的傾斜。
喜歡重生三國之公子劉琦請大家收藏:()重生三國之公子劉琦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