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三國之公子劉琦
第二五三章劉和逃走
趙雲趙子龍憑葫蘆渡河,以一千孤軍,先奪軍馬,再下十城,三逼鄴城,反手一擊,誅滅高覽,南下北上,在冀州簡直如入無人之境。搞得袁熙落膽,諸軍氣寒,誰也不敢輕易與趙雲交鋒。袁紹抽調大軍南下,冀州空虛,趙雲此來,竟是無人能製。
就在冀州人心惶惶之即,鄴城之中,卻有一個人樂翻了天。
這個人,就是劉和。
劉和本是幽州牧劉虞之子。當初,劉虞主掌幽州,為國為民,名望素著,天下皆知。公孫瓚本來出自幽州,實力強悍,但他一殺劉虞,登時手下紛紛叛亂,鮮於輔、閻柔等人反戈一擊,將公孫瓚擊敗。以袁紹之強,也不敢動劉和,相反,他軟禁劉和,以劉和為名安定幽州,成效極大,收降了不少的精兵強將,終於在北方大權獨握,要風得風,要雨得雨。
不過,在名義上,他所借用的,還是劉和的名義。
劉和肯下人單勢孤,在鄴城之中,被軟禁在“皇城”之中,有如做牢相似,唯一不同的地方,大約就是牢房中有放風的時間,而他沒有放風的時間。
這一日,忽然一名太監在給他送飯之後,對他多說了一句話:“今天這飯,還請陛下慢慢的品。”
劉和抬頭,卻見那太監向他眨了一下眼睛,然後離去了。
劉和不動聲色,靜靜吃飯,吃著吃著,忽然間牙齒碰到了什麼東西,於是就用舌頭把那東西舔到一邊,繼續不動聲色的吃飯。
吃完之後,他回到寢室,看四下無人,悄悄把那東西吐出來,卻是一張折成一團的細帛。劉和小心翼翼的打開它,隻見上麵用細細的黑線描著:“子時,後花園,八角井。”
劉和大喜,把那細帛一口吞掉,然後假睡在床上,靜等子時。
劉和知道,這是鮮於銀送來的消息。鮮於銀與鮮於輔是同族,雖然名氣遠不及鮮於輔,但同樣是北疆極為出色的將領。與大部分北疆將領不同的是,鮮於銀為人低調,不顯山不露水,肯於任事。所以袁紹對鮮於銀沒有提防。這次南下,他把閻柔、鮮於輔等人都帶在身邊,卻把鮮於銀留在了鄴城。可是他卻沒有想到,這第一個向他低頭的北疆人,卻是最危險的一個人。
鮮於銀的膽子極大,心又極細。他找到鄴城臨時皇宮建造的工匠,找到當時建造的地圖,然後他就在鄴城中挖地道,利用半年多的時間,悄悄的從鄴城臨時皇宮外挖進了皇宮的後花園,挖到一口八角裡。然後,他花錢買通了宮中的小太監,把消息送到劉和這裡。
亥時三刻,劉和悄悄的起身,向外走去。
才到門口,一個大太監攔住了他:“陛下,您去哪裡?”
“睡不著,隨意走走。”
那太監道:“陛下,要不,讓老奴陪著您去?”
劉和冷聲道:“你要監視朕?”
那太監道:“小人不敢,不過職責所在,還請陛下恩準。”
劉和不語,向外就走,那太監亦步亦趨,跟在後麵。劉和在院前走了幾步,然後轉身向後花園走去。太監不疑有它,於是跟在後麵。
劉和毫不在意,漫步而行,來到後花園中。
這個後花園不是很大,種的花不少,時當秋令,菊花滿園,夜月高懸,秋風送爽。時有早落的葉子飄在地上,點點如金。
劉和看著,忽然間發出一聲感歎:“這麼快,又是秋了。”
後麵的太監道:“陛下,後花園天下涼,要不要讓人送點衣服來。”
劉和怒道:“焚琴煮鶴!”
那太監自然不懂,但也知道劉和罵他粗俗,卻也不惱。在他覺得,隻要劉和不想辦法逃走,不惹事生非,其他的事情,與他無關,說到底,他是一個仆人,奴才。
劉和走走停停,不著痕跡的來到八角井旁邊。
向井中望去,黑沉沉的,什麼也看不清,卻對那太監道:“這井中之月,可是明亮的多啊。”
那太監一愣,也走上前,俯身去看,劉和忽然上步,一掌切在那太監的頸上,那太監登時摔入井中。可憐袁紹並不知道,劉和也是文武雙全之人,當年在獻帝身邊,一直掌握軍務,董卓亂政之時,獻帝派他回幽州起兵,原因正在於此。他們把他當成普通的世家公子,可是吃了大虧。
劉和把那太監打落井中,自己也縱身向井中落去,邊落邊用手撐住井壁,到了中途,忽有人問道:“可是劉使君?”
劉和大喜。眼下他雖稱帝,但是他卻認為,誰稱他為劉使君的,才是他的人。
劉和從始至終,沒有想過要當皇帝,被袁紹推到這個地步,實在是情非得已。眼下終於有了逃走的機會,他也不怕危險,就這樣下去了。
順著早就挖好的地道一路前行,再鑽出時,已經到了一處軍營之中。那正是鮮於銀的軍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