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天氣晴。
某一處由“悲傷暗)”與“生命光)”共鳴產生的“概念結點”,散發出一種…深沉的、理解萬物終逝卻仍懷慈悲的“暖意”。
這些成功的瞬間短暫如朝露,隨即潰散,但它們留下的“印記”,卻如同最細微的刻痕,留在了“空”之凹坑的邊界上。
漸漸地,隨著無數次失敗與極其稀少的成功,“空”之凹坑的內部,不再是絕對的虛無。它被無數這種細微到極致的、中性的“概念編織”的嘗試痕跡所充斥,形成了一種…極其稀薄的、無法定義的“霧”。
這“霧”,是可能性之霧。
它籠罩著那兩粒最初的痕跡,也彌漫在整個石化星雲殘骸的內部,甚至…開始極其緩慢地、透過星雲殘骸與暗耀迪迦手掌接觸的縫隙,向外…極其微弱地…彌散。
變化,開始了。
首先感知到這變化的,並非任何觀測儀器,而是那些棲息於虛空、以“混亂”與“衰敗”為食糧的潛獵者。
它們那粘稠冰冷的意誌,如同盲目的觸須,依舊不定時地掃過這片區域,搜尋著可能的食糧。以往,它們對這座冰冷的宇宙墓碑毫無興趣,其內部死寂的、對立的能量殘渣如同石頭,無法食用。
但這一次,當一股意誌掃過時——
嗡…
那股中性的、無法定義的、蘊含著全新可能性的“霧”,極其微弱地接觸到了這股混亂意誌。
沒有衝突,沒有排斥。
那虛空潛獵者的意誌猛地一滯,仿佛嗅到了某種從未接觸過的、無法理解的氣息。那氣息並非美味的“有序”,也非可口的“混亂”,而是一種…讓它們本能感到困惑、甚至一絲不易察覺的…“敬畏”的氣息?如同微生物第一次接觸到不屬於任何已知範疇的化合物。
粘稠的意誌如同受驚的毒蛇,猛地縮了回去,帶著前所未有的遲疑和警惕,遠遠繞開了這座突然變得“不同”的墓碑。
外部環境的微妙變化,並未影響內部緩慢的編織。
“空場”的編織仍在繼續。那層“可能性之霧”愈發濃鬱儘管依舊稀薄到無法測量)。逐漸地,一些相對穩定的、中性的“概念結構”,開始在霧中凝而不散。
它們不再是絲線或結點,而更像是某種…極其細微的、自我維持的“符號”或“回路”。這些結構複雜而精妙,蘊含著一種內在的、動態的平衡。
其中最為穩定的一個結構,是一個不斷自我旋轉、自我修正的“莫比烏斯環”狀的微小符號。它由“毀滅”與“包容”的概念編織而成,象征著終結與接納的無限循環。這個符號散發出一種…令人心安的死寂與慈悲並存的氣息。
另一個結構,則如同一個微小的、不斷綻放又收攏的“花苞”,由“希望”與“孤寂”編織而成,象征著在永恒孤獨中持守的微小光明。
這些穩定的中性結構,如同種子,開始自發地吸引周圍“霧”中的概念絲線,進行更複雜的自我編織。
喜歡日記:少年的夢請大家收藏:()日記:少年的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