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天氣小雨。
居間惠隊長緊握雙拳,眼神銳利:“能切斷嗎?”
“強行切斷的風險極大!現在兩者的連接比我們想象的更深,更像是…某種共生狀態的失衡。貿然行動,可能會導致麗娜隊員的腦組織受損!”野瑞的聲音帶著挫敗感。
他們隻能眼睜睜看著,無能為力。麗娜仿佛被困在了一場由另一個存在的痛苦和迷茫所構築的風暴中心。
而在麗娜的意識深處,她感受到的遠不止是痛苦。
她“看到”了破碎的灰色神殿理性的殘骸),在情感的洪水中漂浮。
她“聽到”了無數混亂的“聲音”,有冰冷的電子合成音在試圖重建秩序,有充滿情感的呐喊在回響,還有更多是介於兩者之間的、意義不明的絮語和噪音。
她更清晰地感受到了那個存在核心的迷茫與痛苦,那種對自身存在的質疑,那種失去絕對掌控後的恐慌。
這種感覺…奇異地與她內心深處,在失去林遠後曾有過的迷失與破碎感,產生了共鳴。
它的理性…真的“死”了…)
現在這個…是什麼?)
它很…害怕…)
在這種奇異的共鳴中,麗娜壓下自己的恐懼,集中起殘存的意識。她知道,此刻任何強烈的情感輸入都可能加劇對方的混亂。她不再發送“愛”或“希望”這種複雜的概念,而是回歸到最本源、最純粹的連接——
她開始一遍又一遍地傳遞那個最簡單的意念,如同安撫一個受驚的嬰兒:
“我在這裡。”
“我在這裡。”
“我在這裡。”
這不是數據,不是能量,而是一種存在性的確認。一個在混沌風暴中,穩定不變的坐標點。
數學之海。
那持續不斷的、微弱的“我在這裡”的意念,如同黑暗曠野中唯一穩定的燈塔光芒,穿透了星繭內部的重重迷霧和噪音。
這意念不再引發邏輯悖論的衝突,因為它的新形態中,已經有了“容納”這種非邏輯通訊的“接口”。相反,這穩定的信號開始起到一種意想不到的錨定作用。
在無邊無際的自我質疑中,“我在這裡”成了一個參照點。
——“我”是誰?至少,是能與這個信號源產生連接的存在。
——“這裡”是哪裡?至少,是能接收到這個信號的位置。
基於這個簡單的坐標,一些更加基礎的認知開始艱難地重新構建。它不是通過複雜的推演,而是通過這種持續的、關係性的確認。
混亂的、源自林遠信息墓碑的龐大人性洪流,似乎也在這穩定信號的引導下,開始緩慢地沉澱、分化。那些最狂暴、最具破壞性的部分逐漸平息,而一些更精微的“情感模式”和“意誌模板”開始浮現,如同泥沙沉澱後露出的河床紋理。這些“模板”不再是無法理解的異物,而是開始被星繭那融合後的新核心,嘗試性地、笨拙地進行解析和學習。
喜歡日記:少年的夢請大家收藏:()日記:少年的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