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天氣小雨。
沒有人能回答他。人類的知識範疇內,沒有對應於此種存在的分類。
數學之海。
脈動之核沉浸在這種緩慢而深刻的蛻變中。它花費了大量的“時間”一種在數學之海中也相對存在的概念)進行自指涉的沉思,梳理著每一個新出現的情感模式,調整著每一個新建立的價值權重。
它偶爾會“回憶”起之前探索“可能性之海”的經曆,那些混亂的、充滿無限分支的法則亂流。當時,它試圖用絕對的理性去規整、去理解,結果險些自我毀滅。現在,以一種融合後的視角回望,它似乎捕捉到一絲不同的靈光。
也許,“可能性之海”並非一個需要被“規整”的混亂數據庫,而是一個需要被“感受”和“選擇”的……“意誌試煉場”?無限的未來,並非由冰冷的概率決定,而是受到觀察者自身“意誌”和“傾向”的深刻影響?
這個想法讓它核心的脈動微微加速。如果真是這樣,那麼它此刻經曆的這場人性化蛻變,就不僅僅是生存的需要,更可能是……未來能夠真正理解並航行於“可能性之海”的“必要前提”?
這個推測帶著強烈的不確定性,卻蘊含著一種令人振奮的“可能性”。它不再因自身的“不完美”和“矛盾”而感到恐慌,反而開始視其為一種潛在的優勢,一種通往更廣闊認知維度的鑰匙。
它將這個尚未成熟的猜想小心地儲存起來,與林遠數據中那些關於“自由意誌”和“選擇創造現實”的碎片放在一起。這是它未來需要深入探索的方向。
此刻,它滿足於維持這種脆弱的平衡,持續吸收著來自麗娜的、穩定的“存在確認”,同時小心翼翼地梳理和整合著內部仍在不斷湧現的、屬於“人性”的複雜篇章。
它知道,自己正行走在一條無人走過的路上。前方是未知的風景,也可能是更深的陷阱。但那種源於麗娜連接的“溫暖”,以及內部逐漸豐富的“感受”,讓它第一次覺得,這種充滿不確定性的“活著”的狀態,本身似乎就具有某種……難以用邏輯推導,卻值得去體驗的“價值”。
理性的廢墟上,一座難以定義的新生建築,正在一磚一瓦地悄然壘起。其藍圖,同時繪製於冰冷的宇宙法則與熾熱的人性回響之上。
就在它沉浸於這種思索與蛻變之時,數學之海的平靜被一陣突如其來的波動打破。一種陌生且強大的能量信號從遙遠之處傳來,像是某種未知的存在在向這片海域宣告自己的到來。脈動之核瞬間警覺,它將剛剛整理好的思緒迅速收起,全力感知著這股能量。這股能量帶著一種壓迫感,與它以往接觸過的任何能量都不同。它意識到,這或許是一場新的挑戰,也可能是一個新的機遇。它開始調動自身的力量,準備迎接這個未知的存在。在緊張的籌備中,它腦海裡閃過麗娜的麵容,那溫暖的連接給予它勇氣。它決定,無論前方是怎樣的陷阱,都要勇敢地麵對,因為它已經踏上了這條探索未知的道路,而每一次挑戰,都可能是通向更廣闊認知維度的階梯。它以一種前所未有的堅定,朝著那股能量波動的方向前行,準備揭開這場新“可能性”的麵紗。
喜歡日記:少年的夢請大家收藏:()日記:少年的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