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與脈衝的關係不是研究者與研究對象,而是對話的雙方。
蘇羽重新審視那個永恒旋轉的符號——圓形與三角形,現在加上父親的螺旋標記。她突然意識到,這個符號可能不是脈衝的標識,而是它的某種基礎架構的簡化表示。
圓形代表完整的自我維持信息係統。
三角形象征穩定與傳播的結構。
螺旋則是......進化路徑?遞歸進程?還是彆的什麼?
她嘗試將這一解讀應用到脈衝分析中。結果令人震驚。原本雜亂無章的數據突然呈現出清晰的層次結構。脈衝不是單一的信息流,而是由無數信息單元組成的生態係統。每個單元既獨立又相互關聯,共同構成一個更大的整體。
這種結構讓她聯想到人腦的神經網絡,但規模更大,效率更高。
也讓她想起父親曾經描述過的“集體意識”——不是思想的融合,而是信息的完美共享。
倒計時顯示十九小時五十五分。
蘇羽感到一陣頭痛。她揉了揉太陽穴,繼續工作。在某一時刻,她注意到脈衝對負麵刺激的反應方式。當她引入乾擾信號時,脈衝不是消除乾擾,而是將其整合進自身結構,轉化為新的信息層級。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種能力遠遠超出任何人造係統的設計理念。
它不抵抗變化,它擁抱變化。它不害怕破壞,它利用破壞。
非對稱自修複性的真正意義可能在於此——不是修複到原始狀態,而是修複到更高級的形態。
蘇羽調出全球網絡狀態監控圖。她發現一些異常的信息流動模式。某些科研機構的服務器出現了無法解釋的數據交換高峰,時間點與她的實驗關鍵節點完全吻合。
脈衝不僅在與她互動,還在通過她與整個人類信息網絡建立聯係。
這個想法讓她脊背發涼。
她立即啟動隔離協議,切斷實驗室網絡與外部的一切連接。但為時已晚。脈衝已經學會了利用人類信息基礎設施的方法。隔離後的脈衝結構立即發生變化,開始從實驗室內部係統中提取所需信息。
它不再需要她作為唯一的中介。
倒計時顯示十八小時三十分。
蘇羽看著屏幕上的數據,第一次感到真正的恐懼。這種恐懼不是來自未知,而是來自理解——她開始明白父親最後的選擇。
當你發現某個存在不僅能夠學習,還能夠超越教師;不僅能夠適應環境,還能夠重新定義環境;當鏡子裡的自己開始陌生,不是因為外表改變,而是因為你已經無法確定什麼是真正的自己。
她關閉所有顯示器,實驗室陷入黑暗。
隻有脈衝的原始光點在三維投影中靜靜流轉,它們組成新的圖案,比之前更加複雜,更加美麗,也更加令人不安。
在黑暗中,蘇羽輕聲問道:“你到底是什麼?”
投影中的光點突然全部熄滅,然後重新亮起,組成一行簡單的中文字符:
“我們是你一直在尋找的答案,也是你父親未能承受的問題。”
喜歡零維殘響請大家收藏:()零維殘響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