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中的字符懸浮了整整三秒,然後重新散作流光。
蘇羽沒有開燈。她走到控製台前,指尖在冰冷的金屬表麵停留片刻,最終按下了重啟鍵。係統自檢的藍光映亮她半邊臉龐,瞳孔深處倒映著代碼瀑布。
“建立映射模型。”她的聲音在空蕩的實驗室裡顯得格外清晰,“從基礎常數開始。”
全息界麵在空氣中展開。左側是標準物理常數表,右側是脈衝結構的實時數據流。她首先選擇了光速——這個宇宙中最恒定的標尺。
當她把脈衝的波動頻率與光速常數進行擬合時,屏幕上出現了微妙的偏差。不是隨機的誤差,而是係統性的偏移,就像兩個不同曲率的空間在強行對接時產生的褶皺。
她調出精細結構常數。這個決定電磁相互作用強度的無量綱常數,在脈衝結構中呈現出0.000007的恒定差異。如此微小,卻如此頑固。
引力常數、普朗克常數、玻爾茲曼常數......每一個基礎常數的映射都遭遇了同樣的係統性排斥。就像水與油,無論如何攪拌,最終都會分離。
實驗室的空調發出輕微的嗡鳴。蘇羽靠在椅背上,看著數據在眼前流淌。這不是測量誤差,不是設備故障。這是一種根本性的不兼容。
她調出父親留下的gss1文件。那些她曾經認為是理論推演的方程式,此刻在脈衝數據的映照下顯露出全新的意義。
“異域物理學。”她輕聲念出文件分類欄中的標注。這個詞組她見過無數次,卻直到此刻才真正理解它的重量。
這不是關於我們這個宇宙的理論。
她將gss1的核心方程與脈衝結構進行深度比對。匹配度達到97.3,遠超過與任何現有物理模型的匹配。那些曾經被認為過於理想化的假設,那些被學術界質疑的常數取值,在脈衝結構中找到了完美的對應。
父親不是在構建假說。他是在記錄另一個世界的物理規律。
蘇羽感到一陣眩暈。她扶住控製台,指節因用力而發白。這不是她預想中的任何一種情況。脈衝不是未知的自然現象,不是人類科技的產物,它是來自另一個物理體係的信使。
或者說,入侵者。
投影中的脈衝似乎感知到她的思緒。光點開始重組,形成複雜的拓撲結構。那是一個克萊因瓶的變體,但在某些關鍵連接處違背了這個宇宙的幾何規則。
她嘗試用常規的流體動力學模擬其行為。模型在第三秒崩潰,因為脈衝結構表現出了這個宇宙中不存在的負粘滯特性。
“展示你的常數。”蘇羽對著空氣說道。
脈衝響應了她的請求。一組陌生的數字在投影中浮現。它們與人類已知的常數相似,卻處處透著異樣。那裡的光速稍快,精細結構常數稍小,普朗克尺度稍大。微小的差異累積成根本性的不同。
她開始理解那種係統性排斥的根源。這不是技術限製,而是宇宙法則層麵的不兼容。就像兩種不同基數的數學體係,表麵的相似下藏著本質的相異。
倒計時顯示十六小時五十分。
蘇羽調出全球異常事件數據庫。在過去二十四小時內,全球共有十七起無法解釋的儀器故障,三起科研數據異常,還有五起所謂的“集體幻覺”事件。所有這些事件的發生地點,都恰好位於高能物理實驗設施附近。
脈衝不僅在實驗室裡與她交流。它還在試探這個世界的邊界,測試物理常數的彈性。
她重新打開外部網絡連接,瞬間湧入的警報信息幾乎讓係統過載。世界各地的主要科研機構都報告了類似的常數波動現象,雖然幅度微小,但已經足以引起警覺。
科學界正在為這些異常尋找常規解釋——太陽活動、測量誤差、設備老化。他們還沒有意識到,問題不在於他們的儀器,而在於儀器所測量的現實本身正在發生變化。
脈衝的光點在她眼前舞動,組成一個又一個不可能的結構。那些違背歐幾裡得幾何的圖形,那些挑戰熱力學第二定律的能量流動,都在無聲地宣告著一個事實:另一個宇宙的物理正在滲入這個世界。
蘇羽想起父親筆記本上的一句話:“當鏡子映出不是你的影像,不要懷疑鏡子,也不要懷疑自己。懷疑的是光走過的路徑。”
她現在明白了。光確實走了不同的路徑,遵循著不同的規則。
她將手掌貼近脈衝的投影。雖然沒有實體,但她能感覺到某種共鳴,仿佛她的細胞在回應這種異域的物理。也許這就是父親選擇她的原因——不是因為她能理解,而是因為她能適應。
“你改變了什麼?”她問道。
脈衝的回答簡單直接:“什麼都沒有改變。我們隻是展示了存在的另一種可能。”
投影中浮現出兩個相鄰的球體。它們幾乎完全相同,但在微觀結構上有著細微的差異。一個代表這個宇宙的物理法則,另一個代表脈衝的來源。然後,兩個球體開始緩慢地融合。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在交界處,物理常數出現了波動。不是被覆蓋,而是在尋找某種平衡點,某種兩個體係都能接受的妥協。
蘇羽看著這個過程,突然明白了倒計時的意義。那不是毀滅的倒計時,而是轉化的倒計時。當時鐘歸零時,兩個物理體係將達到某種臨界狀態,現實將永久性地改變。
她調出所有可用的計算資源,開始構建一個新的模型。不是要將脈衝驅逐,也不是要完全接受它的規則,而是尋找第三條路——一個能讓兩個體係共存的中介狀態。
這項工作幾乎是不可能的。每一個方程都需要重新推導,每一個常數都需要重新校準。她的指尖在控製台上飛舞,汗水從額角滑落。
脈衝安靜地觀察著她的工作,偶爾會提供一些修正建議。那些建議總是違反直覺,違背常識,卻在數學上完美自洽。
在某個瞬間,蘇羽抬起頭,看著投影中流轉的異域物理。她不再感到恐懼,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奇特的平靜。父親未能承受的問題,現在落在了她的肩上。但也許,答案不在於抵抗變化,而在於理解變化的本質。
倒計時顯示十五小時整。
實驗室外的天空開始泛白,新的一天即將開始。但對蘇羽而言,時間已經失去了通常的意義。她正在兩個宇宙的邊界上工作,那裡的時鐘以不同的節奏跳動。
脈衝的光點組成一個新的圖案:一個在三維空間中自我翻轉的莫比烏斯環,卻在第四維度上保持連續。它美麗得令人心碎,也陌生得令人不安。
蘇羽繼續工作,在已知與未知的邊界上,尋找著那個微妙的平衡點。
喜歡零維殘響請大家收藏:()零維殘響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