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了三天,在周六這天,李家和父子三人挑著籮筐來到三江巷,帶來他們回村收的菜乾、筍乾,黃瓜四季豆,以及幾根一米高的花椒樹。
“我在家門口也種了,這幾棵等會天黑種在院裡。”
李崢應下,先將樹苗放在樓梯旁的雜物間,又取來秤稱重,這些菜便宜,也就筍乾貴點,要1.2角一斤,其他菜都是幾分錢,六百多斤的菜,不過四十幾塊錢。
數好錢,李家和又說起另外一件事:“接下來幾個月,地裡活多,要收包穀,還要打穀子,家裡離不開人,就讓你大媽跟老三媳婦乾三個月,等到九月我們再換人!”
這次本該輪到老二媳婦,但她剛生了孩子,李家和還以為孩子由老大媳婦帶著,回家才發現,她將剛剛滿兩月的孫女放在娘家,這像話嗎?叫外人知道,還以為他老李頭眼裡隻有錢。
於是,本該七月下來換人的他,當晚就挨家挨戶收菜乾,收好菜乾立馬進了城,請老二媳婦回去。
誰來乾活,李崢沒意見:“大爸,隊上誰家種了油菜?你幫我收點,我拿去榨油!”
“喲~這個我要回去問問,隊上好像就彪子家種了油菜,花生你要不?這個多,每家每戶都種了,再等幾天,包穀也出來了。”
“包穀不要,花生收點!乾豇豆、冬瓜南瓜也要,還有冬天的蘿卜...誰家想賣,就多種點,這些冬天要的多...”
兩人正說著話,趙國全匆匆跑到門口:“舅媽,有人買布做衣服!”
李崢一聽,急忙去了前頭。
這裁縫鋪除了周六周日兩天全開,其他時候隻有半下午,送走出攤的人,李崢才會開門。
來店裡買布的幾乎是周圍鄰居,跟他們出攤一個價,也是買十送一,生意倒還行,眼前人是李崢接到的第七個給孩子做衣服的人。
三套短衫,兩條裙子。
因為是給孩子做,不收手工費,但不送布。
李崢正蹲著身子,給孩子量尺寸,門外傳來一聲王爺爺,她抬頭望去,隻見張知叢沉著臉進來,身後還有同樣皺著眉的王家爺孫。
見幾人神色,李崢已猜到所為何事,隻打了聲招呼,便繼續量尺寸。
等記好尺寸,兩個孩子也跑出去玩了,而對方還在打量店中的布料,李崢疑惑的向後看了一眼:“妹子,三天後來拿衣服!”
那人一愣,收回視線,整個身子貼緊櫃台,俯身小聲問:“百花集市上的布,也是從你這裡拿的吧?他們是你親戚?”
“嗯!”
“那我...我...我能來這裡拿貨賣嗎?”
李崢先是愣了愣,隨後點頭。
“當然可以!”
那人見狀,麵上再無先前的拘謹,繞過櫃台,大方的介紹自己,她姓鄧,排行三,家裡人都叫她鄧三妹,男人林魁,也住在這條巷子,但靠近西彙街方向。
那地方,李崢沒去過,隻記得一直往裡走,有個紅糖廠和教堂,對於想買布料賣的人,她自是雙手歡迎,但有些話必須說在前頭。
“從我這拿貨,必須是現金結算...若你賣不掉,隻要是十尺以上的布,都可以拿來退。”
“這肯定的呀,誰家買東西,都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李崢有些心虛,乾笑一聲,轉身給她介紹布料。
“那價格呢?”
“統一進價,賣價...如果你在江城,賣價最好跟我們一致,若出了江城,你自己定價...若不熟悉,你可以跟著我們這邊出一次攤...”
“真的??”
這要是能跟著出幾次攤,鄧三妹完全沒顧慮,畢竟她也沒做過生意,有人教,總比自己當愣頭青亂闖好!
“那他們平日都在哪出攤?”
正說著話,鄧三妹突然頓住,朝裡間笑了笑。
李崢順勢望去,隻見張知叢立在門口,不知來了多久。
“你瞧我,隻顧跟你說話,家裡還有事呢,大妹子,你先忙著,我改天再來!”
等她走了,李崢才看向張知叢:“你怎麼出來了?王大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