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八年級語文第一次階段性考試總結_叛逆的青少年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叛逆的青少年 > 第270章 八年級語文第一次階段性考試總結

第270章 八年級語文第一次階段性考試總結(1 / 1)

窗外的梧桐葉被秋風染成淺黃,試卷上的紅色分數像一枚沉甸甸的印章,不僅標記著這半個學期的學習成果,更掀開了我與語文對話的新篇章。這次階段性考試不是終點,而是一麵鏡子,讓我看清了自己在文字世界裡的收獲與不足,也讓我對接下來的學習有了更清晰的方向。

一、在文字裡收獲的星光:我的優點與成長

回顧這半個學期的語文學習,那些伏案讀寫的日子裡,藏著許多值得肯定的進步,它們像星光一樣,照亮了我前行的路。

首先,在基礎知識積累上,我終於擺脫了“臨時抱佛腳”的習慣,養成了“每日積累”的小習慣。以前總覺得古詩文背誦、字詞默寫是“枯燥的任務”,直到這個學期,我開始用“故事法”記古詩文——背《使至塞上》時,我會在腦海裡畫一幅“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畫麵,想象王維騎著馬穿行在沙漠裡的場景;記易錯字詞時,我會把“羸弱”和“輸贏”放在一起對比,用“贏了比賽的人不會瘦弱”的口訣區分“羸”和“贏”。這次考試,基礎題隻扣了2分,看著試卷上工整的默寫答案,我忽然明白:語文的積累不是負擔,而是把零散的“珍珠”串成項鏈的過程,每多記一個知識點,就多一顆閃亮的珍珠。

其次,在閱讀理解上,我學會了“帶著問題讀文本”,不再像以前那樣“囫圇吞棗”。以前做現代文閱讀,總是先讀完文章再看題目,結果常常忘記細節,要回頭反複找答案;現在拿到文章,我會先圈出題目裡的關鍵詞——比如“作者為什麼說‘那棵老槐樹是童年的符號’”“第3段的環境描寫有什麼作用”,然後帶著這些問題去讀文章,一邊讀一邊在文中畫批注,把與問題相關的句子標出來。這次考試的閱讀理解題,我不僅答得更全麵,還在“賞析句子”題裡寫出了修辭和情感兩層含義,比上次多得了5分。老師常說“閱讀是對話”,現在我終於懂了:帶著問題讀,就是和作者“有來有回”地聊天,才能讀懂文字背後的心意。

最後,在寫作表達上,我突破了“流水賬”的瓶頸,學會了“用細節講故事”。以前寫記敘文,總是“早上起床、中午吃飯、晚上睡覺”的平淡敘述;這個學期,老師讓我們練習“把一句話擴成一段話”——比如寫“媽媽做早餐”,不能隻寫“媽媽做了早餐”,要寫“媽媽的圍裙上沾著麵粉,煎蛋的滋滋聲裡,她把番茄醬擠成了小小的愛心”。這次考試的作文題目是《那一刻,我長大了》,我寫了自己第一次幫奶奶修老花鏡的事:“我捏著小螺絲刀,手心裡全是汗,奶奶的眼睛離鏡片隻有幾厘米,睫毛上還沾著一根白線頭,當‘哢嗒’一聲螺絲歸位時,奶奶笑著說‘我的乖孫會修眼鏡啦’,那一刻我忽然發現,奶奶的眼角紋比去年多了幾道。”這篇作文得了38分滿分40),老師在評語裡寫“細節見真情”,我才知道:好的作文不是寫“大事”,而是把“小事”裡的溫度寫出來,讓讀者能“看見”畫麵,“摸到”情感。

這些收獲不是憑空來的——是早讀時反複朗讀的堅持,是做題時認真畫批注的細致,是寫完作文後修改三遍的耐心。每一點進步都在告訴我:語文不是“背多分”的學科,而是需要用心感受、慢慢積累的旅程,隻要一步一步走,就一定能看到更美的風景。

二、在反思中看清的方向:我的不足與改進

試卷上的紅色批注,像一盞盞小燈,照亮了我學習中的“盲區”。承認不足不是否定自己,而是為了讓接下來的路走得更穩。

一)我的第一個不足:文言文翻譯“丟字漏意”

這次文言文閱讀裡,有一道題翻譯“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劌論戰》),我把“視其轍亂”翻譯成了“我看到他們亂了”,漏掉了“轍”車輪印)這個關鍵詞,還把“望其旗靡”裡的“靡”倒下)翻譯成了“亂了”,結果這道3分題隻得了1分。後來翻書才發現,文言文翻譯講究“字字落實”,少一個字、錯一個詞,意思就會偏差。我之所以會漏譯,是因為平時複習文言文時,隻記“大概意思”,沒有逐字逐句對照注釋理解,總覺得“差不多就行”,結果考試時就“差一點”丟了分。

改進措施:

1.每天花10分鐘做“文言文逐字譯”練習:從課本裡選一段文言文,先把每個字的注釋寫在旁邊,再連起來翻譯成現代漢語,翻譯完後和參考譯文對比,把漏譯、錯譯的地方用紅筆標出來,比如“轍”=車輪印,“靡”=倒下,單獨記在筆記本上。

2.每周整理1次“文言文高頻實詞表”:把“故”“其”“之”等常用字的不同意思和例句記下來,比如“故”有“所以”“舊的”“原因”三種意思,分彆對應“故逐之”“溫故而知新”“公問其故”,避免混淆。

二)我的第二個不足:作文結構“頭重腳輕”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雖然這次作文分數不錯,但我回頭看時發現,文章的開頭和中間寫得很詳細,結尾卻隻有一句話:“這件事讓我長大了。”老師在評語裡說“結尾可以再升華一下”,我才意識到:作文像一座房子,開頭是門,中間是客廳,結尾是窗,沒有窗的房子會顯得局促,沒有升華的結尾會讓情感“沒落地”。以前寫作文時,總是“想到哪寫到哪”,結尾常常因為時間不夠匆匆收尾,沒有思考“這件事教會我什麼”“我以後會怎麼做”,導致文章的“立意”不夠深。

改進措施:

1.寫作文前先列“三段式提綱”:開頭引出事件)、中間細節描寫)、結尾升華主題),比如寫《那一刻,我長大了》,結尾可以寫“原來長大不是年齡的增長,而是學會體諒彆人的辛苦——以後我要多幫奶奶做些小事,讓她的老花鏡少‘加班’”,提前把結尾的升華點寫在提綱裡。

2.每周練1篇“結尾升格”:找自己以前寫過的作文,把結尾改成兩種不同的升華方式——一種是“聯係自身”,一種是“聯係生活”,比如寫“幫助他人”,可以升華成“幫助彆人時,自己心裡也會裝滿陽光”聯係自身),也可以升華成“生活裡的溫暖,都是從你幫我、我幫你開始的”聯係生活),鍛煉結尾的深度。

三)我的第三個不足:名著閱讀“隻記情節,不悟內涵”

這次考試的名著題考了《紅星照耀中國》,問“作者為什麼說‘紅軍是一支有信仰的隊伍’”,我隻寫了“紅軍過雪山、草地”,卻沒寫出“信仰”是什麼——比如紅軍為了“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而堅持鬥爭,結果這道2分題隻得了0.5分。平時讀名著時,我總喜歡“快讀”,隻關注“誰做了什麼事”,卻很少思考“這件事體現了什麼精神”“作者為什麼要寫這件事”,就像吃水果隻咬了皮,沒嘗到裡麵的果肉,自然答不出深層含義。

改進措施:

1.讀名著時做“雙線筆記”:左邊寫“情節”誰在什麼時間做了什麼),右邊寫“感悟”這件事體現了人物的什麼品質作者想表達什麼),比如讀《紅星照耀中國》中“彭德懷用飯粒喂孩子”的情節,右邊可以寫“體現了彭德懷親民、愛護百姓的品質,說明紅軍和老百姓的關係像家人一樣”。

2.每周和同學開展1次“名著小討論”:比如圍繞“《紅星照耀中國》裡最讓你感動的人物”展開,每個人說一個人物和理由,聽同學的觀點時,把自己沒想到的點記下來,拓寬對名著內涵的理解。

三、寫給自己的話:語文之路,慢慢來,會更快

看著這份總結,我忽然想起語文課本裡的一句話:“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八年級的語文學習,就像在走一條滿是花草的小路,有時會因為收獲一朵鮮花而開心,有時會因為踩到石頭而摔跤,但每一步都是成長的印記。

這次考試的分數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我會帶著自己的優點繼續前進——堅持每日積累,用好細節寫作,帶著問題閱讀;也會帶著自己的不足慢慢改進——逐字譯文言文,認真列作文提綱,深度讀名著。我知道,語文學習沒有“捷徑”,但隻要我每天多記一個詞、多懂一句話、多寫一段真情實感的文字,就一定能在下次考試中看到更好的自己。

最後想對自己說:彆著急,慢慢來。語文是需要沉澱的學科,就像釀葡萄酒,時間越久越香醇。隻要你用心對待每一個漢字、每一篇文章、每一次寫作,終會在文字裡找到屬於自己的光芒。下次考試,加油!

喜歡叛逆的青少年請大家收藏:()叛逆的青少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青嵐玉途:重生空間引仙路 八零年代:說不出口的愛 重生70:空間與我同下鄉 回到七零有空間寵老公億點怎麼了 綁定聊天係統,她聊遍了古今三界 星紋師:星際指揮官的神秘顧問 末世:古代召喚,我養成極品魅魔 仙武星穹 全民求生:囚鳥 NBA:開局覺醒科比天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