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這一堆花生能有多少斤啊?”
芳芳幫著撐開麻袋,大妞跟小山還有陳大娘往裡頭倒曬乾的花生。
“帶著皮的能裝兩麻袋?”
陳大娘看了看,“我看著裝不上。”
芳芳看看手裡的麻袋,已經裝了一大半了,她想使勁的晃晃袋子,讓這些花生往下沉一沉,但問題是麻袋太大,她又不夠有勁兒,晃了半天也晃不動啊。
“一共這不到二分地,你想能種多少呀?
咱這管的細致,種的也密一些,這花生長得已經不少了。
你不知道,就咱那大地裡頭,要是沒有化肥,2分地也就能出三四十斤的果子,就這都算多的了。”
芳芳知道這會的生產力是不足的,但是她記著家裡頭那個花生地,一畝地怎麼也得有個五六百斤的吧?
她記得家裡頭有一年換了一種出油率高的品種,那一年的花生產量可多了,好像最多的能達到700多斤一畝,但平常的時候也得有個500多斤到600斤。
這按照老太太的說法,這會的一畝地裡頭也就能出個二百來斤?
這也差的太多了吧,問題出在哪呢?品種還是肥力,還是管理經驗上?
芳芳使勁想了想,你說自己以前都乾什麼了呢?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居然不會種地。
她記得小時候跟著她媽也下過地呀,怎麼就一點想不起來當時種地的一個景象呢?
芳芳試探著問老太太,“我怎麼記得好像看過一個報道說是哪地方的花生一畝地能達到三四百斤呢?”
老太太呸了一聲:“可拉倒吧,這種報道就是給上邊看的,實際咱老百姓種地,他哪能有那麼些。
要不就是人家的什麼試驗田,你好,種子好,肥料全放在一個地裡,頭可不產量多嗎?
咱普通的大田裡頭一畝地能產上200多斤,那就是挺高的了。”
芳芳點點頭,看來還是這會的種植技術和土地肥力不行,要知道這會大田裡頭能用上化肥的,地上大多數都是農家肥。
農家肥雖然相對來說對環境比較好,但是肥力不足可能導致它產量也不足。
這個問題就不是她一個小小的穿越者能夠改變的。
畢竟她一個小女子第一不懂種地,第二不懂怎麼做化肥,所以沒有辦法去解決這個問題。
再說了,她家門口這二分地,就算解決了,那又怎麼樣呢?
她這個人格局本來就不大,改變不了這個世界,先過好自己的日子是正經,就這樣吧。
陳大娘的花生曬乾的就放進屋裡,芳芳她們的花生還不太行。
趕上芳芳和大妞休息,陳大娘帶著他們去地裡頭刨花生。
“走,我今兒帶你們往遠的地方走走。
你不知道昨兒個我和後邊張老太太去刨花生,那這一片地裡都是人。這會兒在去,基本上都沒啥了。”
芳芳看著北麵那一大片,可是人不少,都提著籃子拿著三爪齒在那刨地呢。
“大娘,這片花生刨完了,那花生還得交給大隊裡頭嗎?”
“那可不得上交嗎,這都是村裡集體的,上交之後曬乾了,有大隊統一安排。”
這就明白了,芳芳看著這些人一個個的,好些人都在那磨洋工呢!
當然,也有乾活麻利的,乾了半天就能刨出來一籃子的也不少。
“走,今兒個領你們上那邊去。”
芳芳挎著籃子,籃子裡裝著三爪齒,頭上帶著個草帽子,跟在老太太後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