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幽靈電波
軍區醫院的消毒水味總是帶著某種特殊的刺痛感。陸遠誌坐在病床邊,任由林小芳拆開他左肩的繃帶。傷口已經結痂,但肌肉組織還需要至少兩周才能完全恢複。
再亂動的話,縫線會崩開。林小芳的鑷子輕輕夾起一根線頭,白大褂袖口蹭過陸遠誌的手臂,留下一縷淡淡的梔子花香,司令部來電問了你三次恢複情況。
陸遠誌注視著女軍醫低垂的睫毛。自從猛拉河大壩行動後,他總覺得林小芳看他的眼神多了些什麼。有任務?
不清楚。林小芳剪斷縫合線,棉簽蘸著酒精輕輕擦拭傷口邊緣,但李劍鋒處長親自來了,在院長辦公室等你。
窗外的梧桐樹沙沙作響。陸遠誌套上軍裝時,左肩傳來一陣尖銳的刺痛。他皺了皺眉,發現林小芳正盯著他胸前那道舊傷疤——1952年祖父留下的子彈擦痕,三代軍人身上相似的標記。
這個給你。林小芳突然從口袋裡掏出一個小布袋,我母親留下的,說是能保平安。
陸遠誌解開布袋,裡麵是一枚古樸的銅製彈殼,底部刻著數字。他剛想詢問,走廊上已經傳來腳步聲。
陸少校,能走動了嗎?李劍鋒站在門口,手裡拿著一個黑色公文包,司令部需要你聽一段錄音。
院長辦公室的窗簾拉得嚴嚴實實。李劍鋒打開公文包,取出一台老式錄音機。按下播放鍵後,喇叭裡傳出一段古怪的電波聲,像是某種加密通訊,每隔七秒就重複一次特定的頻率變化。
過去兩周,七個邊境哨所都截獲了這個信號。李劍鋒調出平板電腦上的地圖,七個紅點連成一個不規則的六邊形,每次出現後24小時內,哨所的電子設備就會遭到不明原因的乾擾。
陸遠誌注意到這些哨所都是七港計劃裡標注的目標。錄音機裡的電波聲突然變了調,夾雜著一段模糊的人聲:...鐵幕...第七實驗室...d日確認...
黑水國際?陸遠誌猛地抬頭。
李劍鋒的表情更加凝重:昨天三號哨所嘗試追蹤信號源,結果整個通訊係統被燒毀。他調出一段視頻,畫麵裡哨兵們正驚慌地看著冒煙的設備,不是普通的電磁乾擾,而是一種定向能武器。
視頻最後一幀定格在一個奇怪的畫麵上——監控攝像頭失效前的瞬間,拍到了一個模糊的金屬反光體,形狀像一支箭矢。
電磁脈衝武器。陸遠誌想起大壩上那些裝置,鐵幕協議到底是什麼?
辦公室門突然被推開。陸建國站在門口,手裡拿著一份泛黃的文件:1979年諒山戰役的絕密檔案。老人的目光直視李劍鋒,我有權限。
李劍鋒猶豫片刻,點頭示意繼續。陸建國走到桌前,攤開文件。那是一份戰場報告,描述了一支神秘小隊如何用特殊設備癱瘓了越軍的整個通訊網絡。報告末尾的配圖上,赫然是同樣的箭矢狀裝置。
當年我們繳獲了三台這種設備,代號雷神之箭陸建國的手指劃過照片,研發者就是黑水國際的前身——第七實驗室。
陸遠誌接過文件,注意到參與評估的專家名單裡有個熟悉的名字:林月華——林小芳的母親。
司令部決定成立特彆調查組。李劍鋒看了看手表,三小時後有直升機送你們去四號哨所,最近一次幽靈信號就是從那裡發出的。
陸建國突然拍案而起:我反對!這是自殺任務!沒人比我們更清楚第七實驗室的手段!老人鎖骨上的傷疤因激動而泛紅,1979年,我們一個排去回收設備,回來不到七個人!
正因如此,才需要最有經驗的人。李劍鋒的態度不容置疑,陸老,您被特彆征召回現役,擔任技術顧問。
陸遠誌從未見過父親這樣的表情——憤怒中混雜著某種近乎恐懼的東西。老軍人抓起文件摔在桌上,轉身離去前丟下一句話:至少讓我先去看看那台老設備還能不能用!
辦公室陷入尷尬的沉默。李劍鋒歎了口氣,從公文包取出另一份文件:還有件事你應該知道。他遞給陸遠誌一張照片,上麵是年輕的陸建國和林月華站在一台古怪機器前,1979年,你父親和林醫生共同參與過雷神之箭的反製研究。
陸遠誌盯著照片背景裡的機器——形狀像口棺材,表麵布滿真空管和晶體管,側麵用紅漆噴著第七號原型機。
林醫生留下的研究筆記中提到,這種武器有個致命缺陷。李劍鋒壓低聲音,每次發射後需要七分鐘冷卻期,而且會留下獨特的熱信號。
走廊上突然傳來急促的腳步聲。林小芳推門而入,手裡拿著一份醫療檔案:我剛查到母親的研究記錄!雷神之箭的電磁脈衝會引發暴露者血小板急劇減少!她看向陸遠誌,這就是為什麼你的傷口愈合這麼慢!
陸遠誌與李劍鋒交換了一個眼神。三小時後的任務突然變得更加危險——如果他們遭遇的真是這種武器,任何電子設備都可能失效,連醫療支援都無法保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我需要看全部檔案。陸遠誌站起身,左肩的傷口傳來一陣刺痛,特彆是關於第七實驗室和黑水國際的關聯。
林小芳猶豫了一下:還有一件事...我母親筆記裡提到過一個代號的行動,目標是同時癱瘓中越邊境七個關鍵節點的通訊係統...她咬了咬嘴唇,日期是1979年3月7日。
陸遠誌想起提到過的日期——七月七日。四個七,不是巧合。
裝備室裡,陸遠誌檢查著特意準備的抗電磁脈衝裝備。所有電子元件都用錫箔包裹,武器換成了最老式的56式衝鋒槍——沒有電子瞄具,純機械結構。猴子在一旁調試著幾台古怪的儀器,看起來像是從博物館裡偷出來的。
這是啥?陸遠誌拿起一個布滿旋鈕的鐵盒子。
真空管無線電,1950年代技術。猴子得意地拍拍機器,完全免疫電磁脈衝,就是重了點,二十七公斤。
陸建國抱著一台覆蓋灰塵的儀器走進來,重重放在桌上:找到了,七號原型機的反製裝置。老人擦了擦額頭的汗,隻能工作七十分鐘,之後就會過熱報廢。
陸遠誌注意到父親的手在微微發抖。這不是疲勞,是恐懼。他從未見過父親害怕任何東西,即使是麵對的槍口時也沒有。
爸,當年發生了什麼?
陸建國沉默地調試著機器,過了許久才開口:1979年3月7日,我們排奉命保護林醫生去前線測試反製裝置。老人的聲音變得異常平靜,途中遭遇伏擊,七名戰友當場陣亡。林醫生用這台機器反製了敵人的第一次攻擊,但第二次來得太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