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來,梧桐巷老宅的梔子花樹抽出新枝,枝頭綴滿飽滿的花苞,預示著又一季繁花。蘇念蹲在庭院裡,小心翼翼地為花樹鬆土,小梔念跟在身後,手裡拿著小鏟子有樣學樣,時不時把泥土蹭到臉上,活像個小花貓。
“媽媽,我們什麼時候才能挖出我去年埋的心願盒呀?”小梔念仰著小臉,鼻尖沾著泥點,眼神裡滿是期待。
蘇念放下鏟子,掏出紙巾為她擦臉,指尖劃過她手背上淡淡的梔子花紋記,笑道:“等梔子花開了,我們就挖出來,看看你的心願有沒有發芽。”
正說著,陸沉舟的車停在巷口,他推門下車,手裡拿著一個快遞包裹:“念念,博物館寄來的,說是趙老先生找到的新東西。”
蘇念接過包裹,拆開一看,裡麵是一個泛黃的牛皮筆記本和一封信。信是趙文軒寫的,說他整理祖父遺物時,發現了這本公益工作手冊,裡麵記錄著當年每個心願盒的詳細埋藏位置和受助者的後續情況,特意寄來讓他們參考。
“太好了!”蘇念翻開水手冊,裡麵的字跡工整清晰,不僅標注了未找到的心願盒位置,還記錄著許多溫暖的後續——有受助兒童長大後成為醫生,回報社會;有貧困家庭憑借商號的資助脫貧,後來還捐出財產幫助他人。
“你看這裡。”陸沉舟指著其中一頁,“城西的古寺附近,還有一個心願盒,裡麵裝著當年一位孤兒的求學誓言。”
蘇婉和蘇父聞訊趕來,看到手冊都十分欣喜。“我們明天就去找這個心願盒!”蘇婉說道,“正好趁這個機會,看看那位孤兒現在怎麼樣了。”
第二天一早,一行人驅車前往城西古寺。古寺曆經百年風雨,依然香火鼎盛。根據手冊上的標注,心願盒埋在寺廟後院的銀杏樹下。
秦峰帶著警員小心翼翼地挖掘,很快就挖出一個鏽跡斑斑的鐵盒。打開鐵盒,裡麵是一封折疊整齊的信紙,字跡稚嫩卻有力:“我叫陳望安,父母雙亡,蒙錦華商號救助,得以入學。我發誓,他日學有所成,必當效仿商號先輩,扶貧濟困,讓愛傳遞。——民國三十七年秋。”
“陳望安?”蘇父沉吟道,“這個名字有點耳熟,好像是當年市裡有名的教育家,創辦了多所公益學校,一生都在致力於助學事業。”
“我查查。”秦峰立刻拿出手機搜索,“找到了!陳望安先生享年九十二歲,三年前去世。他創辦的‘望安公益學校’現在還在運營,幫助了無數貧困兒童。而且,他的孫子陳景明,現在是市教育局的副局長,一直推動教育公平政策。”
這個發現讓眾人都十分振奮。“我們現在就去找陳景明先生,告訴他這個好消息。”蘇念說道。
一行人來到市教育局,見到了陳景明。他四十多歲,溫文爾雅,得知眾人的來意和心願盒的事情後,眼眶瞬間濕潤了。“我祖父生前經常提起錦華商號,說沒有商號的救助,就沒有他的今天。他一直想找到當年幫助他的人,可惜直到去世都沒能如願。”
陳景明接過信紙,輕輕撫摸著泛黃的紙頁,聲音帶著哽咽:“這是祖父的親筆信,我小時候見過他的字跡。沒想到,時隔這麼多年,我們還能找到這份珍貴的紀念。”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祖父創辦望安公益學校時,就以錦華商號的公益理念為宗旨。現在,看到你們繼續傳承這份初心,我很感動。我願意和你們的基金會合作,共同推動助學事業,幫助更多像我祖父當年一樣的孩子。”
“太好了!”陸沉舟說道,“這正是我們想做的。有了陳局長的支持,我們的助學計劃一定能幫助更多孩子。”
離開教育局後,眾人心情都十分愉悅。這份跨越近百年的心願與傳承,讓每個人都感受到了公益的力量。
回到陸宅,周老禾正在庭院裡修剪梔子花枝。看到眾人回來,他笑著迎上來:“怎麼樣?找到心願盒了嗎?”
“找到了!”小梔念搶先說道,“周爺爺,我們還見到了陳爺爺的孫子,他也要和我們一起幫助小朋友呢!”
周老禾聽了,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好,好,這樣就好。三位創始人要是知道,他們的初心能一直傳承下去,一定會很開心。”
接下來的日子,基金會與望安公益學校展開了深度合作,共同推出了“梔子花開助學計劃”,為貧困地區的孩子提供學費、生活費和學習用品,還建設了多所希望小學。蘇念和蘇婉經常帶著小梔念去看望孩子們,給他們上課、講故事,小梔念也認識了許多新朋友,變得更加開朗懂事。
這天,蘇念收到了一封來自山區的感謝信,是一個名叫李小花的女孩寫的。信中說,她因為家庭貧困,差點輟學,多虧了基金會的資助,才能繼續上學。她還說,自己最喜歡梔子花,因為老師告訴她,梔子花象征著希望和堅守,她以後也要像梔子花一樣,努力成長,將來回報社會。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蘇念把信讀給全家人聽,小梔念聽了,認真地說道:“媽媽,我想把我的玩具和繪本都捐給小花姐姐,還有其他小朋友。”
“好啊。”蘇念笑著點頭,“我們明天就整理東西,寄給山區的小朋友。”
第二天,小梔念把自己的玩具、繪本和衣服都找了出來,還特意畫了一幅梔子花的畫,放在包裹裡。“小花姐姐,希望你喜歡我的畫,希望你能像梔子花一樣快樂成長。”
看著女兒認真的模樣,蘇念心中滿是感慨。她知道,公益的種子已經在小梔念心中深深紮根,這就是最好的傳承。
幾個月後,梔子花盛開的季節到了。梧桐巷老宅的庭院裡,梔子花競相開放,香氣撲鼻。蘇念和陸沉舟按照約定,帶著小梔念挖出了去年埋的心願盒。
打開心願盒,裡麵的心願卡依然完好。小梔念看著自己寫的心願,興奮地說道:“媽媽,我的心願實現了!現在有很多小朋友都能有書讀、有飯吃了!”
“是啊。”蘇念點頭,“隻要我們堅持下去,還會有更多小朋友的心願能夠實現。”
陸沉舟拿起筆,在心願卡的背麵寫下:“初心未改,愛心永續。願梔子花的芬芳,照亮每一個孩子的未來。”
他把心願卡放回盒子裡,重新埋在梔子花樹下:“我們每年都來這裡埋下一個心願盒,記錄下基金會的成果,也記錄下小梔念的成長。”
小梔念用力點頭,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與此同時,博物館舉辦的“錦華商號公益傳承展”也正式開展。展覽以“心願重燃,初心永續”為主題,展出了找到的心願盒、信件、賬本和紋章等文物,還通過多媒體手段,再現了錦華商號的公益曆史和基金會的現代公益實踐。
開展當天,人頭攢動,許多市民都前來參觀。陳景明也來了,他帶著祖父的親筆信,站在展覽前,向觀眾講述著錦華商號與祖父的故事。
蘇念和陸沉舟帶著小梔念,站在展覽的核心區域,看著那些承載著曆史與溫暖的文物,心中滿是自豪。陸沉舟握住蘇念的手,輕聲說道:“念念,你看,這就是我們一直堅守的意義。”
蘇念點頭,眼中閃爍著淚光:“是啊。媽媽和外婆,還有三位創始人,他們的心願都實現了。愛與正義,真的能跨越時空,一直傳承下去。”
小梔念拉著父母的手,看著展櫃裡的梔子花紋章,奶聲奶氣地說道:“爸爸,媽媽,我以後也要像你們一樣,做一個善良、勇敢的人,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陸沉舟和蘇念相視一笑,眼中滿是欣慰。他們知道,梔子花的故事還在繼續,三位創始人的初心正在被一代又一代人傳承下去。
夕陽透過博物館的窗戶灑進來,照在紋章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這光芒,照亮了曆史,也照亮了未來。而梧桐巷老宅的梔子花,依舊在每年的這個季節,如期綻放,散發著淡淡的清香,仿佛在訴說著這段跨越近百年的堅守與傳承,也預示著未來的日子,將永遠溫暖而明亮。
屬於陸沉舟、蘇念和小梔念的故事,屬於梔子花的故事,還將在愛與正義的澆灌下,續寫新的篇章,永遠流傳。
喜歡渣男難過美人關請大家收藏:()渣男難過美人關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