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商會初立_重塑南明:鄭森的天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4章 商會初立(1 / 2)

昆山千燈鎮的晨霧還未散儘。

顧炎武書房的燭火已燃儘了最後一寸。

案幾上攤著三張紙:顧炎武草擬的《商會章程》、陳子龍標注的江南工匠分布圖、鄭森用朱砂圈點的《鄭氏商號賬簿》。

“‘機戶出資,機工出力’……”

顧炎武指尖劃過章程上這八個字,桑皮紙被按出淺淺折痕。

他抬眼看向鄭森,晨光透過窗欞照在他鬢角,映出幾分與年齡不符的凝重。

“你可知,這等於把‘雇傭’二字擺上台麵?”

“士紳們會罵你‘裂土分利’,比罵逐利之徒更難聽。”

鄭森指尖叩著賬簿上“月港商號月利三千兩”的記錄,聲音裡帶著海商特有的乾脆:

“先生去年在山東組織鄉勇,給農戶發的口糧算不算雇傭?”

他忽然將賬簿翻到崇禎二年那頁。

“家父當年招安時,手下‘十八芝’船隊,舵手月錢一兩二錢,炮手二兩。”

“亂世裡,能讓百姓有口飯吃的規矩,總比餓死的體麵強。”

陳子龍立於一側,沉穩地研磨著墨塊。

鬆煙墨在硯台中緩緩暈開,他的思緒也跟著沉了下去。

“我已讓人查過,鬆江府登記在冊的織機有三千七百張。”

“可半數機戶去年冬天都停了工。”

他蘸飽墨,在工匠分布圖上圈出三個紅點。

“這三處是失業機工聚集的村落,光婁縣就有兩百多戶,家裡連紡車都當了。”

顧炎武忽然想起昨日去鎮上米鋪,看見個斷了手指的織工。

那織工用僅存的三根手指數著銅板,想買半升糙米卻不夠。

他說原在蘇州最大的織坊當機工,老板被官府征去的綢緞抵了稅,沒錢發工錢,織坊一散,兩百多號人隻能靠典當度日。

“章程裡得加一條:凡入商會的作坊,每月給機工預支三成工錢。”

顧炎武抓起狼毫,筆尖在紙上頓了頓。

“用鄭家的票號擔保,每月初一,憑票去陳家布莊兌米。”

鄭森心中一動。

這正是他想要的——用鄭氏的信用體係綁定商戶與勞工,既避免機戶拖欠工錢的舊弊,又能讓票號在江南打開局麵。

他從袖中取出枚黃銅印章,印麵刻著“鄭氏保”三個字,邊緣還留著鑄造時的毛刺:

“這是泉州總號新鑄的印,憑此印兌米,陳家布莊見印即付,不必等泉州的回執。”

陳子龍接過印章,指尖觸到冰涼的銅麵。

他忽然想起上月在蘇州府衙,知府拿著馬士英的手諭逼商戶“樂捐”時,那些掌櫃們敢怒不敢言的模樣。

那時他便覺得,江南的商人就像散沙,若有個能撐腰的商號聯合起來,何至於任人宰割。

三人正議事,院外傳來甘輝壓低的聲音:

“公子,蘇州來的人到了。”

進來的是個穿靛藍短打的漢子,腰間彆著把鏨子,手掌布滿老繭。

這是蘇州有名的織機匠人王二。

他去年因反抗稅吏被打斷了腿,至今走路還瘸著,見到鄭森便作揖:

“鄭公子,陳先生說您要改良織機?”

鄭森將一張圖紙推給他。

那是他根據《天工開物》裡的繅車圖樣,結合後世記憶畫的“三錠紡車”,比尋常紡車效率能提三倍。


最新小说: 誰家正經爹媽會玩強製愛啊 寂靜城池裡的暖陽 梅家三朵花 慘死老太重生後,每天盼著當寡婦 路人甲女配隻想學習 異常收容檔案庫 天命陰緣不可負 盜墓:我的摸金係統超神了 殺死這個走陰人 這個仙尊很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