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棟身著鬆江新織的棉布甲,裡子棉絮鬆軟,風一吹也不板結。
這甲是他降鄭森後所得,而他的親弟弟,在舟山之戰時,死於張名振部隊的箭下,屍骨無存。
王得仁的馬旁,拴著兩袋商號乾糧,專為投降士兵準備,袋上印著“月錢三百文”的字樣。
“吳王有令,先圍後勸,能招安的絕不殺。”
李成棟拔出佩劍,劍刃映著陽光。
“誰敢頑抗到底,傷及我軍弟兄,休怪我刀下無情!”
第一座山寨攻得順利。
守寨頭領是前明參將周瑞,見大軍壓境,又聽聞招安條件具體,沒等雲梯架起便打開寨門。
他跪在李成棟麵前:“我守的是大明,不是魯王的空殼子。能讓弟兄們吃飽、給家裡寄錢,我認鄭森為主。”
到了張名振駐守的主峰山寨,卻遇了硬茬。
張名振站在寨牆上,手裡握著鏽跡斑斑的火銃。
身後士兵雖餓得發晃,卻仍舉著刀,沒有退縮之意。
“鄭森逆賊!我張名振生是大明人,死是大明鬼,絕不降你!”吼聲在山穀回蕩,震得樹葉簌簌掉落。
李成棟讓親兵再喊招安令,寨牆上回應的,隻有火銃悶響。
子彈擦著他的馬耳朵飛過,釘在身後樹乾上,木屑濺了滿臉。
“攻!”李成棟怒喝,士兵們扛著雲梯衝上去。
張名振早利用山地地形設了埋伏,滾石順著山坡砸下來,砸得攻城士兵慘叫連連。
可山寨早已斷水,士兵們渴得嘴唇開裂,滾石越砸越少,箭也快射光了。
有個十五歲的少年兵,叫小石頭,手裡的刀比他還高,死死抱著張名振的腿。
“將軍,我不降!我爹是跟著您起兵的,他臨終讓我護著殿下,護著浙東!”
張名振摸了摸他的頭,眼裡滿是疼惜——這孩子,是他從戰亂中收養的孤兒,一路帶在身邊,視作親侄。
張煌言站在寨牆下,看著這一切,心如刀割。
他和張名振共守舟山、同退四明山,親眼見他為了士兵,把自己的口糧省下來,自己啃樹皮。
昨夜他去見魯王,見朱以海咳得吐了血,手裡攥著張舊地圖,上麵畫著浙東故土的疆域,哭著說“我對不起列祖列宗,對不起浙東百姓”。
“彆打了。”張煌言突然嘶啞開口,“我們降。”
張名振猛地回頭瞪著他:“煌言!你忘了崇禎爺的恩?忘了咱們對魯王的誓?忘了我們守浙東的初心?”
“我沒忘!”
張煌言的眼淚掉下來,砸在印著“還我河山”的折扇上,字跡被淚水浸得發皺。
“可弟兄們快餓死了,魯王殿下快不行了,小石頭還這麼小,不能讓他跟著我們一起死!”
“我們複明是為了百姓,不是為了死扛。鄭森能讓百姓吃飽,能讓紡車轉起來,能讓小石頭這樣的孩子活下去,這比什麼都重要!”
喜歡重塑南明:鄭森的天下請大家收藏:()重塑南明:鄭森的天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