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改公元破舊製_重塑南明:鄭森的天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14章 改公元破舊製(1 / 1)

次日一早,禮部呈來編撰紀年細則的差事文書。

鄭森目光掃過,在“領頭主事:李之鉉”幾字上驟然停住,手中朱筆懸在半空,墨汁無聲暈開一小團。

他指尖輕輕按壓紙麵,心頭翻湧的不是對尋常官員的審視,而是跨越史書的錯愕。

前世讀《中國算學史》時,他曾反複描摹這個名字:河南柘城的布衣數學家,家傳算學一脈,所著《天弧象限表》精準測算天文曆法,《曆算全書》更首創勾股定理新證法,是明末少有的能將算學用於糧稅、曆法實務的奇才。

可史書記載裡,這人一生隱居鄉野,連地方官征召都婉拒,怎麼會出現在南京禮部,還擔起了編撰紀年細則的重任?

“速召李之鉉來見。”鄭森放下朱筆,聲音裡藏著難掩的期待。

收服前明舊臣尚在預期之中,可遇見李之鉉,無異於在沙礫裡尋得明珠。

前明重科舉、輕技藝,多少工匠、算學家被斥為“旁門左道”,若能讓李之鉉施展才華,或許能讓這個時代的算學、曆法,少走數十年彎路。

不多時,李之鉉躬身入殿。

他身著青色儒衫,布靴沾著些許泥點,顯然是從城外觀象台匆匆趕來;右手始終攥著一把象牙算籌,籌身被常年摩挲得光滑發亮,指節因久握算籌微微變形,透著一股不諳官場的執拗。

見到鄭森,他屈膝行禮,動作略顯拘謹,眼底卻無半分官場的油滑,隻有沉浸算學之人特有的清澈專注。那是一種對數字、規律的極致投入,早已刻進骨子裡。

“臣李之鉉,叩見陛下。”他的聲音有些沙啞,許是在觀象台吹了半日寒風,卻透著幾分沉穩。

鄭森起身離座,目光落在那把算籌上,語氣帶著刻意的溫和:“你便是李之鉉?朕聽說,你家傳算學,還曾編撰《天弧象限表》?”

李之鉉猛地抬頭,眼底瞬間亮起光,隨即又黯淡下去,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算籌邊緣。

“陛下竟知曉此表……臣確曾編撰,隻是從未敢示人。”他喉結微滾,聲音裡摻了些澀意。

“臣總以為,算學能測天文定農時、算糧稅明收支,是實實在在的學問。”

“可幼時父親便勸我‘算學養不了家,不如考秀才求安穩’,成年後與人論算學,更是常被斥為‘工匠之技,登不得大雅’。”

“前幾日經李寄先生舉薦來禮部,臣原以為隻是抄錄舊曆,從不敢奢望陛下會提及此表。”

鄭森走上前,抬手拍了拍他的肩。指尖觸到粗布衣袖下單薄的胳膊,心裡微微一沉。

想來這位奇才平日隻能靠授課維生,日子定不寬裕。

他想起前明翰林院的記載,多少官員連基本的糧稅換算都要依賴賬房,卻對算學嗤之以鼻,這般本末倒置,難怪民生凋敝。

“登不得大雅之堂?”鄭森笑了笑,語氣裡滿是篤定。

“朕倒覺得,能讓曆法更準、讓農戶不錯過春耕、讓商號記賬不摻假的學問,比空誦‘之乎者也’有用百倍。”

“你編的‘公元配天乾地支’紀年法,朕仔細看了——‘公元1647年,丁醜年’,既承古法,又便通商,農戶記收成、商號算盈虧,一眼便能看清,這便是最大的用處。”

李之鉉的眼睛驟然亮了,像蒙塵的算珠被擦亮。他張了張嘴,想說些什麼,卻因激動喉頭發緊,隻能重重點頭,指節攥得發白。

這輩子最渴望的,便是有人能懂算學的價值,如今這話從陛下口中說出,比任何功名都讓他安心。

“朕決意提拔你為禮部侍郎,仍管曆法、算學之事。”

鄭森的聲音擲地有聲,目光掃過李之鉉震驚的臉,繼續道:

“朕還會在經世學堂設‘天文算學科’,由你任總教習,把你的學問傳下去。往後,再不會有人說算學是‘旁門左道’。”

“臣……臣願為陛下效死!”李之鉉“撲通”跪倒在地,額頭重重抵在金磚上,聲音哽咽。

他從未敢想,自己不僅能得官,還能開科授課。那些藏在箱底的手稿、反複推演的公式,終於有機會教給更多人,讓算學真正惠及民生。

鄭森扶起他時,見他眼底滿是淚光,卻透著前所未有的堅定,心裡愈發欣慰:提拔李之鉉,不僅是惜才,更是要給天下人立個榜樣。

新朝選官,不看出身、不看科舉名次,隻看真本事。前明因“出身論”埋沒的人才,他要一個個找回來。

處置完李之鉉的事,鄭森即刻擬旨,搭建新朝內閣班子。第一道旨,便是任命陳明遇為內閣首輔,主管民生、糧稅。

此時陳明遇正在金華查核糧囤,接過聖旨時,手裡還攥著沾著穀殼的賬冊。

陳永華念完旨意,身邊屬官連忙道:“大人,首輔之位乃百官之首,您該即刻回宮籌備!糧囤的事交給下屬便是。”

陳明遇卻搖頭,把賬冊仔細疊好塞進懷裡:“不急,這兩戶漏記的雜糧得補上。前明就是官不管事,糧稅冊子亂成一團,百姓交了糧卻領不到補貼,我不能重蹈覆轍。”

他蹲下身,親自撥開糧囤角落的稻穀,確認沒有摻沙,才對屬官說:“明日一早回南京,今晚得把浙西的糧稅細則理出來,彆誤了明年春耕的種子調配。”

在他心裡,首輔的權位不重要,讓百姓能安穩種糧、踏實收糧,才是最要緊的事。

第二道旨,任命張家玉為內閣次輔,主管科舉、人才。

張家玉接到旨意時,正在整理科舉初選名冊,看到“次輔”二字,沒有絲毫欣喜,反而皺起眉對下屬說:

“把蘇州張氏、紹興沈氏的家世再核對一遍。這些士紳子弟願意來考,是信了新朝,可不能讓他們靠家世占了真才實學的名額。”

下屬勸他“如今您是次輔,這些瑣事不必親力親為”,他卻指著名冊上“張岱”的名字。

“當年張岱先生在紹興修水利,惠及百餘戶農戶,這樣的人若因家世被輕視,才是新朝的損失。”

“我管科舉,就得讓有本事的人都有出路,不管他是士紳子弟,還是農戶出身。”

喜歡重塑南明:鄭森的天下請大家收藏:()重塑南明:鄭森的天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天道嚴選,開局契約五個夫郎 科學修仙:我的實驗室連通九重天 無敵劍道 大齊梟皇 餘燼之上 無限升華:從青銅兵種到征服諸天 抗戰開局:魂穿金陵暴虐小鬼子! 剛穿七零被離婚,我掏出億萬物資 宗主大人她,是個萬界顯眼包 先離婚,再複仇,重生老太殺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