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森的臉徹底沉了下來,玄色鎧甲上的龍紋在昏暗光線下,透著刺骨的寒氣。
他攥著血書的手猛地收緊,指節泛白,怒火幾乎要從眼底噴出來。
“李大人,”鄭森的聲音冷得像冰,每個字都帶著咬牙切齒的怒意。
“你竟說一個漢奸是‘忠臣’?你可知‘漢奸’二字,代表著什麼?代表著背叛民族、殘害同胞,代表著手上沾滿百姓的鮮血!
大夏評判忠奸,隻看是否護佑漢人百姓、是否堅守民族氣節,絕非你所謂的‘忠君’!”
他向前一步,目光如刀,直刺李寄,逼得對方連連後退,直到後背貼住冰冷牆壁。
李寄被嚇得渾身發抖,縮了縮脖子,眼神躲閃:“陛下……臣……臣隻是覺得他以死明誌,也算有幾分氣節……”
“氣節?”鄭森怒極反笑,聲音陡然拔高,震得祠堂梁柱似都在顫動。
“洪承疇身為大明重臣,受崇禎皇帝厚恩,卻在國難當頭屈膝降清,做了異族的爪牙,這叫‘氣節’?”
“他跟著博洛在高郵湖屠村,搶糧擄民,把我漢人百姓當牛羊驅趕、當豬狗屠殺,雙手沾滿同胞鮮血,這叫‘氣節’?”
“綠營兵糧餉被克扣,士兵家人餓死路邊,揚州大旱時百姓易子而食,清廷不賑災還強征糧草,他洪承疇全程冷眼旁觀,甚至幫著清廷殘害百姓,這叫‘氣節’?”
“他從降清那天起,就成了背叛民族、背叛百姓的漢奸!這樣的敗類,死一萬次都贖不清他的罪,你竟還想為他立碑,宣揚所謂‘忠義’?你這是混淆忠奸,是在寒天下百姓的心!”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李寄的臉慘白如紙,額頭冷汗直冒,順著臉頰滑進衣領,冰涼刺骨。
他這才反應過來,自己徹底說錯了話。
觸怒了陛下,更是違背了大夏“護民斥奸”的根本,雙腿一軟,“噗通”一聲跪下,聲音發顫:
“陛下……臣知錯了……臣糊塗……不該為漢奸說話……求陛下恕罪!”
他連連磕頭,額頭撞在冰冷地磚上,很快滲出血跡。
鄭森看著跪在地上的李寄,怒火稍緩,卻依舊冷著臉:“起來吧。”
李寄的想法是這個時代很多讀書人的通病,隻認“忠君”,不認“護民”,更分不清“忠”與“奸”的底線。
但他必須借此機會,給所有人立一個鐵律,不僅是給李寄,更是給天下官吏和百姓:
“你是吏部尚書,掌管百官考核,日後當記住:大夏評判忠奸,隻看一條——是否護佑我漢人百姓,是否堅守民族氣節!”
“像洪承疇這樣,降清叛國、助紂為虐的漢奸,彆說立碑表彰,提及其名都該令人不齒!往後若再有人混淆忠奸,為漢奸張目,無論官職高低,一律嚴懲不貸!”
“若再犯此等糊塗,分不清忠奸、辨不明是非,這吏部尚書,你就彆當了!”
李寄連忙磕頭謝恩,站起身時,後背衣衫已被冷汗浸透,雙腿還在微微發抖。
他暗下決心:往後絕不敢再為漢奸說話,定要牢記陛下的話,辨清忠奸,以護民為本,絕不再觸碰“斥漢奸”的底線。
喜歡重塑南明:鄭森的天下請大家收藏:()重塑南明:鄭森的天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