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嶺南陳氏_重塑南明:鄭森的天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201章 嶺南陳氏(1 / 2)

南京文華殿內,鄭森坐在禦案後。

他指尖捏著奏疏,目光掃過麵前兩人。

內閣首輔馮厚敦鬢角染霜,青色官袍袖口磨出批文熬出來的痕跡。

內閣次輔張家玉穿深藍色錦袍、束玉帶,雖帶倦色,眼神卻亮得很。

鄭森先開口,語氣穩卻有分量:“廣東士紳的人心,得再穩一穩。”

他頓了頓,說出擔憂:“上月潮州鄉紳遞來呈子,說永曆帝派太監催糧稅。”

“連災年的豁免都不算,逼得小地主賣田產。”

“這時候沒個章程,百姓該寒心了。”

馮厚敦立刻躬身回稟:“陛下說得對。”

他提了建議:“臣請奏,再免廣東一年雜稅。”

“另外派專員去潮州、肇慶,跟百姓說清楚——大夏和南明不一樣,絕不碰百姓一分一毫。”

他是萬曆年間的進士,懂亂世裡“先給恩、再立威”的門道,知道此時安撫比施壓管用。

鄭森搖了搖頭,指尖輕敲禦案。

“免稅是治標,要治本,得抓關鍵。”

他抬眼看向張家玉:“稚子,你是廣東人,再說說佛山陳氏的情況。”

張家玉往前邁了一步,語氣恭敬又條理:“回陛下,佛山陳氏是隋唐南遷的大族,傳了十一代。”

“他們最厲害的不是人多,是冶鐵的本事。”

“‘灌鋼法’是現在最精的技術,族裡兩千工匠裡,三十七人能掐準最後一道淬火的水溫火候。”

“就差一度,鐵的硬度能減三成——打不了幾下就卷刃。”

張家玉又補充,每句都戳在關鍵處:“佛山十二座冶鐵廠,每天出的鐵器,從犁鏵到槍頭,占了大明總產量的七成。”

“前明時,兵部每年開春都派主事官持令牌去催貨。”

“連山海關的守軍,都能用了陳氏的百煉鋼刀。”

“現在族長陳邦彥雖隱居,沒摻和大夏和永曆的事,但陳氏的根基在廣東沒人能比。”

張家玉掰著說:“廣州知府陳瑞是他堂弟,去年清理士紳時,繳了五萬兩白銀才保住鹽鐵稅司。廣東鹽稅大半要經他手。”

“肇慶通判陳繼昌是他嫡侄,掌著西江的漕運碼頭。”

“上月運去廣西的十萬石軍糧,四萬石從他碼頭裝船。他要是卡殼,廣西守軍就得餓肚子。”

鄭森手指在禦案上畫圈,心裡飛快盤算。

大夏軍器局去年造了五十門紅衣大炮,十門因為鋼料不純炸了膛。催了三個月的鐵槍,至今還缺一半。

拉攏陳氏,既能解決軍械的困局,又能借他們的影響力穩兩廣士紳——這是一舉兩得的事。

他追問:“陳邦彥為什麼要隱居?”

張家玉歎了口氣:“為了避禍。”

“陛下您也知曉,公元1646年陳子壯舉兵擁護永曆朝廷時,陳邦彥還暗送了兩百柄鐵槍助戰。”

“可後來永曆帝連夜從肇慶逃去南寧,連半句招呼都沒跟陳氏打。永曆帝懦弱無主見,陳邦彥是怕把全族拖進漢人的內鬥裡,才索性閉門不出的。”

馮厚敦皺起眉:“陳氏是大族,要是強行拉攏,怕是會惹他們反感。”

“朕不強行拉攏。”

鄭森站起身,走到輿圖前,指著佛山的位置。

“朕要跟陳氏聯姻——冊封陳邦彥的女兒為賢妃。”

“用皇親的身份,把陳氏和大夏綁成一體。”

馮厚敦愣了一下,隨即拱手:“陛下高見!”

“聯姻既能顯誠意,又能讓陳氏放下戒心,還能借他們的力安撫士紳。一舉三得!”

鄭森臉色沒鬆:“還有個隱患——葡萄牙人。”

他看向張家玉:“張先生,再說說澳門火炮廠的情況。”

張家玉臉色沉了下來:“回陛下,澳門火炮廠本是萬曆二十六年廣東軍器局的直屬分廠。”

“後來雲浮鐵礦枯竭,督造官周應秋又貪墨軍餉,三年造不出一門合格的紅衣大炮。”

“朝廷沒辦法,才租給葡萄牙人,每年收兩千兩租金抵用。”


最新小说: 牧羊人:活著再見 鐵血抗戰:我在抗聯殺瘋了 陛下,為何要造反? 天下最好的青梅竹馬 在修仙界苟命的我竟被魔尊盯上了 師父,你的徒弟是被通緝的血仙 鳳臨九天:神君他偏寵小星瀾 終末骸骨法典 仙子,這是老奴留給你肚子的禮物 帶娃部隊認親,絕嗣軍官被拿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