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森走到窗邊,目光落在院子裡剛抽芽的柳樹上。
枝條隨風輕搖,語氣中帶著一絲感慨。
他向陳永華解釋,陳子壯雖與大夏為敵。
卻非為一己私利,而是真心信奉大明、欲護百姓。
隻是選錯了依附的君主、走了錯路。
“朕為他立碑,不僅是敬重他的忠義。”
“更要讓天下人知曉,大夏並非嗜殺之輩。”
“而是能給百姓安身之所、給降兵活路的朝廷。”
鄭森頓了頓,繼續說道。
“也要讓那些尚在觀望的士紳、士子明白。”
“但凡真心為百姓謀事,無論此前屬於哪個陣營。”
“大夏都會予以敬重,也會給他們施展抱負的機會。”
說罷,鄭森轉身回到禦案前,提筆擬寫聖旨。
聖旨中明令林察、方國安,攻克桂林後嚴禁劫掠百姓財物。
嚴禁焚燒百姓房屋,嚴禁傷害無辜百姓。
南明降官若願為大夏效力,可依據其才能授予官職。
投降的士兵則儘數編入後備營。
願意赴前線作戰的加以訓練,不願作戰的便遣往後方屯田。
所有人均享受軍戶待遇。
“咱們要的是百姓的民心、兵力的充實,而非百姓的怨恨。”
鄭森放下筆,語氣堅定。
“隻有百姓認可、士兵信服,咱們的漢家江山才能真正穩固長久。”
陳永華接過聖旨,望著鄭森的背影。
心中豁然開朗:大夏與南明最大的不同,從來不是兵力的強弱。
也不是武器的優劣,而是陛下始終清楚。
江山的根本在百姓、在人心。
而非滿殿的金銀珠寶與虛無的正統虛名。
鄭森派人召來戶部尚書洪旭。
詢問廣東稅銀的到賬情況。
也詢問北伐軍糧草的儲備是否足以支撐到攻克桂林。
他同時吩咐,需再與陳氏訂一批鐵器。
令其儘快將五千杆鐵槍、一百門火炮送至南京。
軍器局也要加快造炮速度。
攻克桂林後,收編的士兵需補充裝備。
而下一步大夏還要穩定江南局勢,為北上做準備。
洪旭躬身回話,一一稟明:廣東的稅銀已到賬八成,共計一百二十萬兩。
為北伐軍準備的糧草足夠支撐半年。
陳氏那邊已傳來答複,下月便可將鐵槍與火炮送至南京。
且表示若陛下急需,可進一步加快生產速度。
桂林城外的官道上,塵土飛揚。
方國安率領五千騎兵疾馳。
馬蹄踏在地上,發出“噠噠”的聲響。
震得路邊的野草都在晃動。
他勒住馬,抬頭看向遠處的桂林城牆。
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笑。
隻要拿下桂林,活捉永曆帝,他便是大夏功臣。
再也無人敢因他是南明降將而輕慢。
“將軍,前麵就是桂林城郊了,要不要先派斥候探探路?”親兵提醒道。
方國安擺了擺手。
語氣傲慢:“探什麼路?”
永曆帝都已遁走,桂林城裡的守軍不過是烏合之眾。
咱們直接衝進去,活捉何騰蛟那個廢物!
他急於立功,根本未將南明殘兵放在眼裡。
騎兵繼續前進,走進了一片山穀。
山穀兩側是陡峭的山坡,長滿茂密樹林。
陽光透過樹葉縫隙灑下。
在地上形成斑駁光影。
方國安正想催馬加快速度。
突然聽到一聲哨響。
緊接著,山坡上滾下無數巨石,砸向騎兵隊伍。
“不好!有埋伏!”方國安大喊一聲。
可已然太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