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漣收到糧食時,氣得將糧袋摔在地上。
五百石糧食,夠三千人吃三天。
這分明是打發叫花子!
他身邊的副將胡一清也怒了。
“將軍,瞿式耜和何騰蛟太過分了!”
“咱們拚死打仗,他們卻搶功勞、扣軍餉。”
“這樣的朝廷,不值得咱們效忠!”
胡一清是地方義軍首領,跟著焦漣一同支援桂林。
本以為能得到朝廷重用。
卻沒想到連基本軍餉都得不到。
他看著手裡的糧食,心裡湧起一絲動搖。
大夏軍收編義軍,不僅給軍餉,還能讓士兵們吃飽飯。
或許,投靠大夏是更好的選擇。
焦漣沉默了。
他看著遠處的桂林城牆,心裡滿是矛盾。
他本是大明將領,該效忠永曆帝。
可永曆帝遁逃,朝廷腐敗。
瞿式耜和何騰蛟隻顧自身利益,全然不管士兵與百姓死活。
這樣的大明,還有守護的必要嗎?
與此同時,南京的鄭森正在處理方國安戰死的奏報。
他將奏報扔在禦案上,臉色陰沉。
方國安輕敵冒進,不僅折損五千騎兵。
還打亂了他進軍桂林的計劃。
“陛下,”洪旭站在一旁,小心翼翼地說。
“桂林的南明殘兵由焦漣和胡一清率領。”
“兩人驍勇善戰,硬打恐怕會損失慘重。”
鄭森深吸一口氣,壓下心中怒火。
手指輕輕敲著禦案:“硬打不行,就用軟的。”
“南明的通病是什麼?內鬥。”
“何騰蛟搶功,瞿式耜扣軍餉,焦漣和胡一清定然不滿。”
“咱們就利用這一點,離間他們。”
他頓了頓,又道:“張居正的後人張嗣修不是剛到南京嗎?”
“讓他去廣東任巡撫,負責勸降焦漣和胡一清。”
“張嗣修是名臣之後,有威望。”
“而且他在南明有不少舊友,由他去勸降,成功率更高。”
洪旭躬身道:“陛下高見!”
“張嗣修剛歸降大夏,正想立功,定會儘力。”
鄭森點了點頭,目光落在輿圖上的桂林。
“告訴張嗣修,不用急著勸降。”
“先派人去桂林,把何騰蛟搶功、瞿式耜扣軍餉的事傳開。”
“讓焦漣和胡一清的士兵們知道,他們拚死打仗,得到的卻是這般待遇。”
“等他們軍心渙散,再去勸降,事半功倍。”
張嗣修接到聖旨時,正在府裡整理父親張居正的文集。
他是張居正的次子,前明進士。
永曆帝逃跑後,他不願跟隨逃亡,便舉家投效大夏。
得知鄭森讓他去廣東任巡撫,負責勸降焦漣和胡一清。
他心裡既激動又緊張。
這是他在大夏的第一個差事,一定要做好。
“父親,”張嗣修的兒子張士晉走進來,手裡拿著一封信。
“南明的朋友來信了,說桂林現在亂得很。”
“焦漣和胡一清因為軍餉的事,跟瞿式耜鬨得很僵。”
張嗣修接過信,看了一眼。
嘴角勾起一抹微笑:“好機會。”
“咱們明天就出發去廣東,這次勸降,必定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