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的捷報一封接一封送到南京。
可鄭森卻高興不起來,眉頭總鎖著。
這天,戶部尚書洪旭抱著厚厚的賬本,走進養心殿。
他臉色凝重得像塊烏雲,躬身說:“陛下,咱們的錢快不夠用了。”
“南京軍工廠每月要花五萬兩銀子造新炮,還得給工匠發工錢。”
“經世學堂要花兩萬兩請西洋先生、買天文儀器和書籍。”
“造船廠要花三萬兩造戰船,還要維修之前受損的船隻。”
“北伐軍的軍餉,每月要十萬兩;地方守軍的軍餉,每月要五萬兩。”
“朝廷日常開支,比如官員俸祿、驛站經費,每月要三萬兩。”
“加起來,每月至少要二十萬兩。”
“現在鄭氏的私庫隻剩十萬兩,朝廷的國庫也隻有三十萬兩。”
“最多隻能支撐兩個月。”
鄭森皺著眉,手指在桌案上輕輕敲擊。
腦子裡飛快盤算——要支撐北伐,必須先解決財政問題。
不然就算軍隊再能打,沒了糧草軍餉,也打不了仗。
去年,他讓蘇觀生和張居正的後人張敬之,在閩浙試點“攤丁入畝”。
把丁稅並入田稅,按田畝多少收稅,防止地主隱瞞田畝、逃避賦稅。
當時蘇觀生說試點效果不錯,現在該看看具體成果了。
他抬手傳旨:“宣蘇觀生、張敬之進宮。”
蘇觀生和張敬之很快走進養心殿。
兩人滿臉喜色,跪下行禮:“臣蘇觀生張敬之)參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起來吧。”
鄭森抬手讓他們起身,語氣直接:“閩浙的攤丁入畝試點,到底怎麼樣?”
“彆光說好聽的,把具體賬本拿來給朕看。”
蘇觀生連忙從袖子裡掏出一本賬本,雙手遞向鄭森。
“陛下,閩浙的攤丁入畝試點非常成功!”
“去年閩浙的賦稅比前年增加了三成,共收了四十五萬石糧、三十萬兩銀子。”
“而且百姓們都很支持——以前地主隱瞞田畝,普通百姓就算隻有一畝地,也得交丁稅。”
“現在按田畝收稅,地主隱瞞的田畝被查出來,得補交賦稅。”
“普通百姓的負擔輕了,交賦稅的積極性也高了。”
“比如福建漳州的一個地主,之前隱瞞了兩百畝田。”
“被查出來後,不僅補交了賦稅,還被處以罰款。”
“其他地主見了,都主動上報了真實的田畝數。”
鄭森接過賬本,翻了幾頁。
看到上麵記錄的賦稅數字,臉上露出笑容:“好!太好了!”
“傳朕的旨意,在江蘇、安徽、江西、湖廣、廣東全麵實行攤丁入畝。”
“讓地方官務必嚴查地主隱瞞田畝的情況。”
“要是有地方官徇私枉法,幫地主隱瞞,一旦查實,連同地主一起嚴懲,絕不姑息!”
蘇觀生和張敬之躬身應下:“臣遵旨!”
鄭森又看向洪旭:“光靠賦稅還不夠,咱們還得統一貨幣。”
“前明發行寶鈔,沒有準備金、防偽技術差,最後貶得跟廢紙一樣。”
“朝廷也失去了貨幣發行權,民間都用碎銀和銅錢交易,非常不方便。”
“現在,咱們要收回鑄幣權,統一發行銀幣。”
他頓了頓,繼續說:“成立皇家銀行,由戶部直接管轄,專門負責鑄造銀元。”
“銀元的重量定為七錢二分,含銀九成,銅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