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宋應星的弟弟宋應昇正坐在馬車上,每隔一會兒就掀開麻布包,看看裡麵的土豆、紅薯種子。
這些種子是陛下從“海外”引來的,據說土豆一畝能收上千斤,紅薯更是能收兩千斤,比小麥、水稻多好幾倍。
他輕輕摸了摸種子,心裡滿是期待,河套土地肥沃,要是能種成,不僅能解決北方的糧食問題,內遷的蒙古人也能早日自給自足,不用再靠朝廷接濟,邊境就能更安穩。
趕車的隨從看著宋應昇時不時查看種子,心裡也佩服。
宋大人對這些種子這麼上心,肯定能種好。
他知道這些種子金貴,趕車時特意放慢了速度,生怕顛簸壞了。
宋大人,前麵就是河套了。
隨從突然喊了一聲,指著遠處的平原。
宋應昇抬頭一看,隻見遠處有不少土屋,幾個穿著軍服的士兵正帶著蒙古人翻地,鋤頭起落間,土塊被翻得整整齊齊。
宋應昇催馬向前,遠遠就看見一個老蒙古人握著鋤頭,動作生疏地刨著地,鋤頭總是歪,把土塊刨得亂飛,臉上還帶著點不耐煩。
一個士兵站在他旁邊,耐心地教他。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大爺,您把鋤頭把握緊,身子往前傾,這樣才省力,土也刨得深。
老蒙古人試著學了一下,鋤頭果然不歪了,他咧開嘴笑了,用生硬的漢話說。
謝……謝謝官爺。
他心裡一開始其實很抵觸,覺得放牧多自由,種地又累又麻煩,可看到土屋裡有乾淨的水,士兵還送來小米,不用再擔心草原上的暴風雪,心裡慢慢就踏實了,活了六十多年,他還是第一次住這麼安穩的房子。
宋應昇心裡一暖,翻身下馬,走到田邊,拿起一個土豆種子,對著圍過來的蒙古人說。
這個叫土豆,把它切成塊,每塊上留一個芽,埋在土裡,過幾個月就能收一大堆。
他怕蒙古人聽不懂,還特意用手比劃著切土豆的動作。
咱們先種幾畝試試,等收了,大家就能嘗到味道了。
宋應星說著,拿起刀,小心翼翼地把土豆切成大小均勻的塊,教蒙古人怎麼挖坑、怎麼埋種、怎麼蓋土,這些種子,可是邊境安穩的希望。
一個蒙古婦女抱著孩子站在一旁,孩子的小手緊緊抓著她的衣角,眼睛好奇地盯著土豆。
她猶豫了半天,終於小聲問。
官爺,這東西……真的能吃飽嗎?
去年跟著部落劫掠時,她餓了就搶百姓的糧食,如今沒了馬,再也不能搶了,心裡總怕會餓死。
宋應昇點點頭,語氣肯定。
能!隻要好好種,不僅能吃飽,還能剩下不少。
他看著婦女眼裡的擔憂慢慢散去,心裡也鬆了口氣,隻要這些蒙古人能相信種子能養活他們,就能安下心來種地。
以後你們不用再靠放牧過日子,種這些東西,就能安穩活下去。
宋應昇說著,把手裡的土豆塊遞給婦女,看著她小心翼翼地接過去,轉身教身邊的人怎麼切。
遠處的土屋旁,幾個蒙古孩子正圍著士兵手裡的鋤頭,嘰嘰喳喳地問著什麼,陽光灑在他們身上,格外暖和。
喜歡重塑南明:鄭森的天下請大家收藏:()重塑南明:鄭森的天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