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意已決,西征!”
鄭森猛地抬手,指尖重重落在西安的位置。
“關中是中原腹地,左控隴蜀,右扼河南。拿下西安,不僅斬斷吳三桂入主中原的念想。”
“還能以關中為根基,北擊蒙古,西撫回部,這步棋必須走!”
“至於後方與糧草,朕已有對策。”
他目光掃過眾人,語氣愈發堅定。
“針對丁國棟的隱患,朕有三策。”
“其一,派趙安帶密信見他,許他若能牽製周軍十日。”
“待拿下西安後,封他為國公,轄蘭州、甘州兩地。”
“但隻許統領本部兵馬,地方政務由朝廷派官接管。”
“其二,讓馬進忠分兵五千,駐守西安。”
“若丁國棟有異動,立刻阻斷他東進之路。”
“其三,密令米喇的族人,錦衣衛在回族中有線人。”
“告知他朝廷善待各族,若他能牽製丁國棟。”
“許他肅州總兵,分化兩人的聯盟。”
稍作停頓,他轉向馮厚敦與洪旭。
“關於後方與糧草,馮首輔,你牽頭協調河南巡撫。”
“從非災區征召民夫兩千人,由官府發放雙倍口糧。”
“既解運糧人力之困,亦避免擾民生事。”
“洪尚書,先動洛陽糧庫的四十萬石應急。”
“同時從朕私庫調撥一百萬兩白銀,火速赴江南、湖廣購糧三十萬石。”
“二十日之內運抵洛陽。”
“最後傳旨兩廣總督,提前從安南調五萬石糧至廣州。”
“作為後續儲備,防備吳三桂回援。”
眾人聞言,皆麵露讚同之色。馮厚敦與洪旭也躬身應道。
“陛下考慮周全,臣等即刻著手安排!”
“施琅!”
“臣在!”施琅應聲出列,甲胄碰撞發出清脆聲響。
“你率兩萬騎兵從廬州出發,攜十日乾糧。”
“經河南商丘馳援洛陽,務必五日內與馬進忠彙合。”
鄭森盯著他,語氣嚴肅。
“你的騎兵要快,沿途避開周軍的探子。”
“抵達洛陽後休整一日,即刻直奔潼關。”
“記住,吳應麟貪酒,你可派斥候偽裝成糧商。”
“摸清他的作息,趁他夜間醉酒時用炸藥破城。”
“務必三日之內拿下潼關天險,不得給守軍喘息之機。”
“炸藥不夠就從洛陽軍火庫調,以速戰速決為上。”
“臣遵旨!定三日破潼關!”
施琅躬身領命,聲音鏗鏘。
“王永強!”
“臣在!”
王永強的聲音帶著壓抑不住的狂喜。
“你率山西的三萬步兵從太原南下,經蒲津渡黃河。”
“務必在施琅進攻潼關的前一日抵達蒲州城下。”
鄭森從禦案上拿起一份地圖,遞到他手中。
“這上麵標著你舊部的聯絡點,在蒲州西門外的破廟裡。”
“暗號是‘陝北漢子,驍勇善戰’。”
“讓你的舊部混進城,等你攻城時在城內放火製造混亂。”
“牽製守軍。”
“你的步兵要帶足攻城雲梯和撞車。”
“拿下蒲州後立刻留一千人駐守。”
“其餘兵力直奔西安北郊,與馬進忠的中軍彙合。”
“臣遵旨!定不辜負陛下厚望!”
王永強雙手接過地圖,指尖因激動而微微顫抖。
鄭森目光轉向眾人,最終落在輿圖中央。
“施琅、王永強兩軍合兵五萬,歸馬進忠統領任主帥。”
“馬進忠率中軍兩萬駐守洛陽。”
“待施琅拿下潼關、王永強拿下蒲州後,立刻率軍西進,三麵夾擊西安。”
“攻城時先圍西、北兩門,留東、南兩門給守軍退路。”
“減少抵抗,咱們要的是西安城,不是無謂的傷亡。”
“務必在吳三桂從四川撤軍前破城,延誤戰機者,軍法處置!”
“臣遵旨!”
施琅與王永強齊聲躬身。
馮厚敦這時補充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