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涼王自出生時便與常人不同,自有一番靈異在身,隻可惜並不見得是好的方麵。
他生來那地兒較之旁人就弱些,或許就是彆人所稱的天閹。
隻是又並非陰陽人,因而穩婆都不曾看出來。
其生母不得寵,分娩那日隆安帝甚至都沒來看上一眼,生下他不久後便一命嗚呼了。
蜀王是個自大輕狂的莽漢,從小對他這個二弟拳打腳踢,涼王一直都懷恨在心。
因此他不恥下問,做出尊師重道的樣子來,得到了不少文人的支持。
這個國家到底是文臣把持的,三弟那樣一心向武的武夫不會得到文官青睞。
而大哥那樣不修私德的莽漢也深為讀書人不齒,可以說除了占著長子名號,大哥一點兒優勢也沒有。
相比之下,他既風度翩翩,又禮賢下士,簡直是儲君的不二人選。
雖然父皇對他不是很喜歡,可即使是矮子裡麵挑將軍,也該選他做太子的。
涼王對此很有信心,因此就算再不耐煩,他也要裝得天衣無縫。
然而隨著年歲漸長,到了成家立業的時候,涼王才發覺出......或者是意識到不好的預感終於成真了。
他好像o不起來。
與之相伴的,麵對女人時也沒什麼興趣,竟然不如白淨小生或是英俊少年給的誘惑力大。
前者他想透,後者他想被透。
涼王深感惶恐,一旦這事情泄露出去,皇位就徹底與他無緣了。
父皇就算選個廢物,也不會讓一個不能傳宗接代的人登上皇位。
於是涼王開始琢磨解決方法,他母親早就去世了,哪怕知道也不會告訴彆人。
唯一存在泄密風險的就是當年的接生自己的穩婆和在場的宮女。
本著寧殺錯不放過的原則,涼王動用各種手段,將當時的在場之人儘數屠戮。
除了一個人,他還不敢動。
本以為這樣就能避免事泄,可很快就又輪到他娶親。
大哥已經妻妾成群,他還連個正經侍妾都沒有,難免會被人懷疑。
因此他不敢再拿“鑽研文學”為借口拖延,隻好不情不願地由秋皇後安排婚事。
秋皇後確實對這幾個皇子很好,哪怕他們並非皇後親生。
她一眼便相中了江南甄家的大姑娘,還幫著說服了隆安帝。
涼王相當滿意,因為甄家是江南最有權勢的家族,而江南是全國最富庶的地區。
有這麼一個妻族,他將擁有很大的助力。
可問題隨之而來,涼王不能人道,要如何瞞著新婚妻子?
無論是出於個人尊嚴還是長遠打算,他都沒想要讓甄思宜知道,隻好裝作對她很不滿意的樣子,連洞房花燭夜都不見她。
解釋起來倒也容易,他向來尊崇文士道統,會看不起甄家這樣沒多少文學素養的家族也實屬正常。
然而更大的問題在於,他要如何誕下子嗣呢?
涼王看著他大哥蜀王的孩子都會跑了,自己卻連那事兒都沒做過,頓時大為慌張。
這是他的好幕僚兼男寵蘇方道提出建議,可以找彆人借種,總之先弄個孩子再說,之後再把那人砍了。
涼王一開始當然不願意,雖然他沒碰過那些姬妾,可怎麼說也是自己的女人,就這麼拿去給彆人玩?
就算最後要把那人砍了,他也覺得不夠解氣。
再說了,他能放心把皇位傳給一個雜種?
蘇方道也沒辦法,隻有苦口婆心勸他。
“殿下若想要爭奪儲君之位,勢必要舍棄些什麼。再者先周太祖也曾傳位於養子,並無什麼不妥,何況於殿下而言,那孩子甚至不會知道自己的身世。”
之後,在蘇方道的循循善誘下,涼王忽然發現一個兩全其美的好法子。
他和蘇方道親如一人,既然自己不中用,何不讓他來辦?
涼王越想越覺得在理,蘇方道乃是他這世上最親近的人,若非世俗禮儀不相容,他都想要立蘇方道為王妃。
如今既然不能了,倒不如讓他來辦這授種之事。
一來自己對他很信任,心理上可以接受。二來蘇方道也是英俊聰慧之人,他的後代足以匹配自己的智慧。
於是涼王拿定主意,便讓蘇方道去和府中姬妾為愛鼓掌。
蘇方道一開始當然大吃一驚,隨後嚴詞拒絕,但終究捱不住涼王的好言相勸,隻得舍身為國。
話雖如此,涼王也隻敢讓他和府裡身世不那麼顯赫的人偷奸,而像甄思宜這樣出身豪門大族的女人,他也怕對方誓死不從鬨出麻煩,所以暫時還不曾做什麼。
卻說蘇方道最初入府做涼王的幕僚時,還是一個思想端正的好青年。
隻可惜由於涼王不甚愛惜家眷,偶然有一次給他見著了涼王妃甄思宜,他頓時驚為天人。
像蘇方道這樣相信自己會有一番大作為的人,大抵也覺得會有什麼命中注定的事情。
於是當他見到涼王妃時,便一廂情願的認為對方需要自己的解救。
尤其是在他了解到涼王是個超級銀樣鑞槍頭時,心中的震撼感無以複加。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在他看來,這毫無疑問是上天的安排,竟將甄思宜這般世間僅有的姑娘送到自己麵前,還為其保留了清白身。
於是蘇方道像發狂了一般開始尋找“解救”涼王妃的法子,終於給這個小天才找到了。
考慮到涼王的獨特癖好,蘇方道決定出賣色相,靠賣鉤子的方式接近甄思宜,再和她終成眷屬。
蘇方道甚至自我感動地以為,自己受了這般大的委屈,等以後涼王妃知道了,定會為自己流淚的。
殊不知在甄思宜眼裡,再沒有比他和涼王還要惡心的存在了。
她甚至都慶幸自己沒被這樣的變態碰過,否則簡直不知道要如何厭惡自己。
而到了今日,蘇方道知道事情馬上就要成功了。
甄家搖搖欲墜,大廈將傾下甄思宜的地位必然大不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