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幾乎所有在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的漢人而言,“年”這個字,都承載著遠超一個節日本身的厚重意義。
它是一種輪回的節點,是洗去舊歲塵埃的儀式,更是闔家團圓、祭祀先祖的最終歸宿。
而在天子腳下的京城,這種意義便被演繹得更加繁複,也更加隆重。
秋紋的下場,不過是這宏大年節序曲中一個微不足道的不協和音,很快就被日益濃厚的喜慶氛圍所掩蓋。
仿佛隻是一夜之間,整座京城都浸泡在了新年的喧囂與暖意之中。
臘月二十三,祭灶。
臘月二十四,掃房。
街頭巷尾,爆竹聲開始變得密集,孩童們的歡笑聲也仿佛比平日裡高亢了許多。
於這個年代而言,年節最是熱鬨,也最是讓孩子們喜歡,算得上是年味最足的時候了吧。
相鄰的榮國府與安林府,也同樣是一般無二的熱鬨景象。
雖說如今榮國府門前早已不複當年車水馬龍的盛景,內囊也早已落寞了許多,可在禮儀和排場上麵,卻是分毫不肯退讓的。
這是老國公府僅存的驕傲了。
自入了臘月,府裡的下人們便忙碌了起來。
高大的門樓被擦拭一新,褪色的門神被撕下,換上了更加威武雄壯的彩繪金身。
一排排嶄新的大紅燈籠,如同飽滿的石榴,高高地懸掛在每一處簷角之下。
府內的婆子們領了成匹的紅綢,將那些個冰冷的廊柱一一包裹起來,遠遠望去,一片喜慶的赤紅,倒也真有幾分複蘇的假象。
相較於隔壁那份刻意維持的繁華,林珂這座安林侯府,則顯得裡子比麵子要充實得多。
這裡的喜慶,是自下而上、發自內心的。
庫房的大門終日敞開著,一車車從南邊運來的新鮮果蔬、山珍海味,流水般地往裡送。
廚房的煙囪幾乎是從早到晚都在冒著青煙,蒸年糕、炸丸子、做點心,香氣幾乎飄滿了整個後院。
可惜香菱不在,否則這幾日她定是要高興壞了,處處都不乏美食。
......可似乎她不論什麼時候都是很開心的模樣?
丫鬟們更是個個喜氣洋洋。
平兒早已發下了話,今年府內人人有賞,且是三倍的月錢,乃是林珂自詡為年終獎的。
不僅如此,從主子到下人,每人都能領到兩身簇新的衣裳。
丫鬟們不曉得什麼叫年終獎,但隻要知道給的是銀錢就行,換了誰都會很高興的。
林珂雖是這朝中炙手可熱的新貴,權柄赫赫,但說到底,終究是少了那份世家沉澱下來的底蘊。
雖然這書裡幾乎都是在寫京城,可他這輩子的大多數時間,都是在江南水鄉度過的。
他記憶裡的新年,是枕著水聲聽戲,是和黛玉的嘻嘻鬨鬨,卻無幾次是雪裡的新年。
對於京城的禮法規矩,林珂其實是兩眼一抹黑,不大精通的。
不過好在,他已經在這裡過了一次年,勉強有了些經驗。
更何況,隔壁還有一個正兒八經的國公府可以當作教科書。
雖說那本書的內容已經有些陳舊腐朽了,但在禮儀這一章上,還是寫得明明白白。
林珂也不求什麼推陳出新,哪怕是依樣畫葫蘆,也能將這年節的排場給安排得妥妥當當,不至於在人前失了體麵。
隻是,今年的情形,又與去年大不相同了。
林珂坐在書房裡,看著小紅呈上來的、那份厚得像磚頭一般的年節事務總覽,隻覺得一個頭兩個大。
去年,這府裡還算是清淨。
可今年,這府內是實打實地又添了許多人口。
黛玉不必多言,邢岫煙和薛寶琴也住在了府裡,她們身邊的丫鬟婆子加起來,又是一個不小的數目。
更彆提如今府上的小丫頭子、護衛、以及各處新添的管事。
還有好多過來套近乎的同僚,朝堂裡少不了人看重林珂,也來送了一份禮。
依著隆安帝的意思,日後都是要統禦他們的,現在自然可以禮尚往來。
這一個年過下來,光是內外賞賜、迎來送往的禮單,便比去年厚了三倍不止。
林珂不由得輕輕歎了口氣。
這麼大一個攤子,單單靠平兒一個,怕是要累壞了她。
平兒雖能乾,可她畢竟隻是個女子。
平日裡管束內宅,處置些丫鬟婆子的事務尚可。
如今這年節將至,內宅之外,還有無數的外務。
朝中同僚的年禮、宮裡各處的打點、皇親國戚的往來......這樁樁件件都是學問,半點馬虎不得。
小紅雖然也能幫上忙,可她畢竟還年輕,讓她去處置具體的事務自然是沒問題的,但要她像平兒這般八麵玲瓏,滴水不漏地統籌全局,終究還是欠了些火候。
林珂在想,是不是該把王熙鳳借過來用幾天?
鳳姐兒當然是樂意的,彆說幾天了,隻怕可能的話,她巴不得一輩子呆在安林府。
林珂正自沉吟,還未等他去問,就見五兒又快步從外麵走了進來,神色間帶著幾分訝異。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爺。”五兒屈了屈膝,稟報道,“宮裡來人了。是......是之前教導林姑娘禮儀的那位趙尚宮。”
趙尚宮?
林珂也是一愣。
他倒是記得這位趙尚宮,是秋皇後的心腹女官,為人端莊,行事妥帖,黛玉對她亦是頗為敬重。
隻是自黛玉的禮儀學成之後,她便回了宮裡,怎麼今日又忽然登門了?
“快請。”
不多時,便見一位身著宮裝、氣質不凡的女官,在五兒的引領下,步履沉穩地走了進來。
“見過安林侯。”趙尚宮對著林珂,行了一個標準的宮廷福禮,不卑不亢,恰到好處。
“趙尚宮快快請起,不必多禮。”林珂笑著抬了抬手,賜了座,“不知尚宮今日過來,所為何事?”
趙尚宮謝了座,卻隻坐了半個椅麵,身姿依舊挺拔。
她臉上帶著溫和恭敬的笑容,道:“侯爺言重了。奴婢今日前來,是奉了皇後娘娘的口諭。”
她頓了頓,才繼續說道:“娘娘知曉侯爺您平日裡公務繁忙,這年節將至,府內事務必定瑣碎繁雜。”
“娘娘體恤侯爺,特意吩咐奴婢出宮,過來幫侯爺看顧一二,也好安排這年節事宜。娘娘說了,萬事有奴婢在,侯爺您大可不必為這些俗務費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