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了七十多個晝夜的硫磺味,終於在某天清晨淡至無味。
許陽站在洞口做例行檢查,
卻意外的沒有聞到一點點硫磺的味道。
他愣了片刻,又仔細確認了幾次,扭頭朝洞裡喊:
“月月,出來一下,味道好像散了。”
張月聞聲擦了把手走出來。
她站在許陽身邊深吸幾口氣,點頭道:
“確實淡了,幾乎聞不到了。”
許陽和張月熟練的掏出手機,
剛剛點進app,
係統推送的內容就瞬間證實了他們的判斷:
“國家環境監測總站通告:全國範圍內空氣質量已持續穩定恢複,主要汙染物濃度降至災前水平。重複,空氣質量已恢複至災前標準……”
正在陪小狼崽玩的振振抬起頭:
“媽,是說外麵空氣變好了嗎?”
“對,以後出門不用捂那麼嚴實了。”
張月回道,順手整理了下兒子的衣領。
而顯然,驚喜遠不止這一件。
“經過國家科研團隊不懈努力,‘啟明’計劃首期工程已順利完成。基於新一代能源的人造太陽係統,已於今日起分階段為各生存區提供定額光輻照與熱能補充……”
許父放下手中的工具:
“人造太陽?這東西真搞出來了?”
語氣裡帶著莊稼人對新事物的實在勁兒,更關心它能派上多大用場。
“如果能穩定輸出,確實是翻天覆地的變化。”
熱門視頻下的評論,
正以驚人的速度刷屏。
第一個熱門視頻拍攝於某大型庇護所中心廣場。
畫麵晃動,鏡頭對著墨藍色晨空,拍攝者的呼吸聲粗重:
“……快了,說是準點亮…臥槽!亮了!”
遠處塔樓頂端,一點熾白光芒驟然亮起,迅速變得穩定明亮,驅散廣場上的陰影,
“是光!三年了!”
“給科研人員鞠躬!”
“坐標華北,我們這兒排第三批次!”
“求問照了這個光能補鈣嗎?孩子缺維生素d很久了”
第二個熱門帖子更務實,詳細列出了官方公布的照射時間表、覆蓋區域和能源點數消耗量,像一份使用說明書。
下麵的討論也很實際:
“每日基礎照明8小時,耗能點數還好”“有沒有組團合租高溫區的?種出來的菜按人頭分”
“警惕能源壟斷!陽光應該是免費的!”
張月一家圍在屏幕前瀏覽這些信息。
“咱們這兒什麼時候能照到?”
振振擠在中間問。
許陽查看分區規劃圖:
“咱們這片劃在第二階段,估計還得等一個月到兩個月。”
雖然還要等待,山洞裡氣氛已經活躍起來。
張母一拍手:
“這是好事!高興!得做點好的,慶祝一下!”
“姥姥,我要吃無骨鵝爪!”
張母想到家禽區那百十來隻鵝就覺得肉疼。
“你要這麼說,姥姥今天就不高興了。”
這話給大家都逗的哈哈直笑。
最終,許父抓了隻有點老的兔子給烤了,這才堵上了振振的小饞嘴。
張母往儲藏室走去,準備取些存貨。
儲藏室掛著裹著油紙的臘肉,
張母解開繩子,紅白相間,帶著煙熏風味的臘肉被取出,
“老許,你去摘些辣椒,再摘弄點芹菜來。”
張母掌勺,動作麻利又透著從容。
手起刀落,案板上響起有節奏的嗒嗒聲。
鮮紅的辣椒被切成均勻的細絲,
肥瘦相間的肉片薄厚適中;
泡發好的木耳飽滿黑亮,與翠綠的芹菜段相映成趣;
金黃的蛋液在碗中打散,旁邊是之前剛剛從秧上摘的西紅柿,紅豔豔地滲出些許汁水。
“刺啦——”一聲,
濃鬱的香辣氣息瞬間被激發出來,霸道地彌漫開,勾得人食指大動。
另一口炒鍋裡,雞蛋炒得蓬鬆金黃盛出,再下西紅柿翻炒出沙,重新倒入雞蛋,酸甜的香氣變得格外柔和。
專門給振振做的溜肉段更是講究,許陽把裹了糊的肉段炸得外酥裡嫩,再另起鍋熬個濃稠的醬汁一溜,瞬間色澤紅亮,誘人無比。
張月樂嗬嗬地幫忙打著下手,遞個盤子剝個蒜。
許陽則是從肉段準備階段就被振振纏上了。
“爸爸,能吃了嗎???”
“爸爸,我餓了!!!!”
“爸爸,好香啊!!!”
“爸爸嚼嚼嚼),你說這麼好吃的東西誰研究的呢?”
下午,一家人的活動自然圍繞著這個話題展開。
許陽和張月開始規劃後麵的事。
“有了太陽,以後溫度會回升,咱們也就可以恢複正常生活了!”
振振最開心,抱著平板反複觀看那個“亮燈”視頻,
興奮地跟索菲亞比劃:
“以後就有大大的太陽照著我們啦!暖和!亮堂!”
索菲亞似懂非懂地用大腦袋蹭蹭他。
夜幕降臨後,網絡上的熱議未停,反而出現更多實地反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一個新視頻裡,一個穿著厚工裝、背景是整齊作物架的男人興奮地介紹:
“老鐵們看!這是咱棚裡照了‘金烏’光三小時的油菜苗!這長勢!比補光燈強多了!能耗還低!”
評論區滿是“羨慕”和“求合作”。
能種菜,能生活,有太陽,
能維持規律的生活,
日子就有奔頭。
“外頭多了光照,是錦上添花。”
“振振也能多去外頭溜達溜達了。”
夜裡,山洞恢複往日的寧靜。
能源燈散發穩定柔和的光,水培區的蔬菜靜靜生長,索菲亞和狼崽在角落的乾草墊上安睡。
振振帶著對“新太陽”的期待進入夢鄉。
張月臨睡前,又走到洞口掀開保溫簾一角。
夜空依舊漆黑,星辰稀疏,遠山覆雪。
血月依舊詭異的掛在天上。
但空氣中已無硫磺的刺鼻,隻有凜冽的乾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