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陰雨帶來的高濕度,讓張月在對作物生長加速感到欣喜的同時,心頭也壓上了一塊更沉的石頭。
蘑菇喜愛的潮濕環境,同樣是各種黴菌滋生的溫床。
一旦蘑菇染上黴菌,輕則減產,重則絕產。
現在各種天災不斷,
誰也不知道下一次會是什麼,會持續多久,
想要像之前那樣隨意的,不限量的買到物資,
太難了。
這天清晨例行巡查時,張月發現有一個菌包邊緣起了幾個不起眼的、絨毛狀的小白點,
與周圍健康的白色菌絲質感明顯不同。
她發現不對勁,馬上就叫來了許陽。
“陽子,你快來看這個。”
張月指著那處白點,語氣凝重。
許陽湊近仔細查看,又用手電筒側光照射,發現這白點似乎有些鬆散,不像菌絲那樣緊實。
“確實不對勁,不像是要出菇的樣子。”
他皺起眉頭,
“查查資料確認一下。”
兩人立刻翻出存儲的食用菌種植資料,快速比對圖片和描述。
結論很快指向了一種常見的初期黴菌汙染。
資料明確警告:黴菌孢子極易通過空氣傳播,必須立即隔離並妥善處理汙染源,否則將迅速蔓延。
事不宜遲,
兩人迅速戴上手套和口罩,做好基本防護。
許陽用一把長柄火鉗,小心翼翼地將那個出現問題的菌包整個夾起,動作儘量平穩,避免抖動。
張月則提前準備好一個閒置的、厚實的鐵桶。
菌包被輕輕放入鐵桶中。
如何銷毀成了下一個問題。
“直接扔進灶膛燒了最省事。”
許陽看了一眼爐灶。
“不行,”
張月立刻否定,
“塑料和黴變物燒起來的煙有毒,在洞裡散不掉,太危險了。”
她目光掃過牆角那袋防潮用的生石灰,瞬間有了主意:
“用石灰,生石灰加水,發熱還能強堿殺菌,比燒更安全徹底。”
方案確定,立即執行,
許陽將鐵桶提到山洞通風較好的角落。
張月用鐵鍬鏟了幾大勺塊狀生石灰,均勻覆蓋在菌包上。
接著,她用量杯盛了適量清水,從桶邊緩緩倒入。
劇烈的化學反應瞬間發生,大量白色蒸汽湧出,鐵桶壁迅速發燙,強堿性的石灰漿翻滾著將菌包吞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