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會議結束後,大家紛紛忙了起來。
許母張母拿些鐵鍬,鋤頭,三齒耙,小鏟子和鐮刀帶著許振振進了後洞。
“振振,你看,”
許母指著一株葉子呈鋸齒狀、根莖發紅的植物說,
“這叫薺菜,開春的時候最嫩,包餃子、做湯都鮮得很。你聞聞。”
她掐下一片葉子,遞給許振振。
好多能吃的野菜,都有自個兒的味道。
張母指向另一叢葉子寬大、形似菠菜的植物,
“這個,叫灰灰菜,背麵有點泛白,像蒙了層灰,嫩葉用開水焯一下,涼拌或者炒著吃都行。”
許振振認真的學著如何分辨野草和野菜,
接著,許母又拔起一株開著黃色小花的雜草:“這個,叫黃花蒿,味兒衝,牛羊都不愛吃,咱地裡的莊稼更怕它,它搶肥搶得厲害,是惡草,見了就得除掉。”
許母和張母耐心地講解著幾種常見野菜和野草的特征,從葉形、顏色、氣味到根係,講得深入淺出。
她們特彆強調:記不住沒關係,但不認識的、沒把握的,絕對不許往嘴裡放。
許振振就這樣“乾中學”,在實踐中不僅學的快,還沒有耽誤乾活。
許陽則是先和張父用錘子和鑿子擴大洞口,
“爸,直接把這麵牆都敲開吧,前後通著以後運東西也方便。”
“行。”
許陽和張父一點一點的擴大著洞口,一個下午下來頗有成果。
而許振振在奶奶和姥姥的教導下,不僅認識了幾種野菜,還用小鏟子鏟了不少的野草。
認識了幾種基本的植物後,張母開始講解農具。
她把帶來的鐮刀、小鏟子和鋤頭一一排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家夥事兒用對了,省力又出活。”
張母先拿起那把磨得鋥亮的鐮刀,
“這是鐮刀,主要是割東西用的,比如割草、割麥子,使的時候,手要握緊這裡,”
她示範著握柄的姿勢,
“刀刃要斜著向下,貼著地皮,手腕用力,往回拉,彆用蠻力往前推,用的時候要小心,不要割到腿了,知道吧?”
接著,她拿起小鏟子:
“這個你很熟悉了,不僅用來鏟野草,用來鬆土、移苗、挖個淺坑最順手。”
最後是鋤頭,這是開荒的主力。
“鋤頭用處最大,能除草、能鬆土、能培壟。使鋤頭講究的是腰勁和巧勁。”
張母一邊說,一邊微微弓步,雙手一前一後握住鋤頭把,腰腹發力,帶動鋤頭劃出一道弧線,準確地刨鬆了一小片土地,草根也被帶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