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陽這兩天已經做了兩批魚丸,
其餘的魚也被收拾好了以後分批用密封袋密封放入冰櫃冷凍保存。
但即便如此,還是有一些新鮮的魚肉還沒有被消化掉。
灶台上的那口大鐵鍋,幾乎日日不曾停歇。
清晨,張母便用幾條小鯽魚熬上一大鍋奶白色的魚湯,撒上些自種的小蔥,鮮香的熱氣能喚醒整個山洞。
這魚湯成了早餐的標配,配著烙餅或米飯,暖胃又營養。
午晚餐更是變著花樣地吃魚。
許陽掌勺時,喜歡將草魚切塊,用豆油煎至兩麵金黃,再烹入醬油和山泉水燒煮,做成濃油赤醬的紅燒魚塊。
湯汁拌飯能讓許振振多吃一大碗。
張月則擅長做炸酥魚。
她將那些一指長的小魚收拾乾淨,用鹽、薑末稍加醃製,然後薄薄地裹上一層玉米澱粉,放入燒熱的油中炸得通體酥脆。
這樣的炸魚塊連魚骨都能嚼碎,香得讓人停不下筷子。
這道菜既能當餐食,也能作為耐存放的零嘴。
“我感覺自己都快變成貓了。”
許振振某天晚飯時,看著桌上又是一盤清蒸魚、一盆魚頭豆腐湯,半開玩笑地抱怨道,手上卻誠實地又夾了一大塊魚肉。
“這可是好事,”
張父樂嗬嗬地說,
“這麼好的蛋白質和鈣質,放在以前想吃這麼多還舍不得呢,正好給你們都補補,尤其是你,正長身體。”
儘管餐餐有魚,地窖裡晾曬的魚乾和冰存的魚丸依舊不見少。
張父看著那些在處理鮮魚時剔出的大堆魚骨,覺得棄之可惜,便想了個法子。
他將魚骨放入鐵鍋中,用小火慢慢焙烤,直到魚骨變得酥脆焦黃,然後用石臼仔細研磨成細膩的粉末。
這帶著焦香的魚骨粉,被他混入切碎的肉沫裡,精心喂給了之前後腿受過傷的索菲婭。
“這東西補鈣,多吃點。”
效果是顯而易見的。
不過旬月,索菲婭的毛管變得格外油亮光滑,在洞內微弱的光線下也泛著健康的光澤。
精神頭更是十足,一看就比嗆毛噠次的戰神威風。
這一池子魚,真是把許陽一家都給喂的壯壯實實了。
開頭這一周,供桌上那位可是愜意得很。
每到飯點,一家人就能聽見碎嘴子統子的聲音在洞內回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