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完了地裡最耗費體力的活計,許陽和許振振便將精力轉向了新家內部的“精裝修”。
之前光照有限,如今有了相對穩定的光照和能源,改善居住環境便提上了日程。
許振振發揮想象,將粗細均勻的樹枝用藤條捆紮固定,做成了幾個簡約而不失美感的置物架,
用來擺放張月收集的一些形狀奇特的石頭、風乾的野花。
他還用細藤編織了幾個小筐,掛在新家的牆上,既實用又點綴了空間。
許陽則專注於更具“意境”的創作。
他找到一根天然分叉、形態虯曲的粗壯樹枝,仔細剝去外皮,打磨光滑,做成了一個彆致的落地衣架。
又用薄木片和細枝拚嵌,做了一幅帶有抽象山水意味的壁飾,掛在新家內最顯眼的位置。
這些帶著自然氣息的工藝品,讓原本粗糙的房子,漸漸有了“家”的溫度和格調。
張父和許父將目光投向了籬笆院內的空地。
之前由於工藝粗糙,
一場地震就把咱們好不容易弄的柵欄給搗毀了,這次倆人格外的用心:
他們砍來更粗壯結實的樹枝,用斧子削尖底部,深深打入土中,圍成了兩個相對獨立的區域。
接著,用收集來的柔韌細藤,在木樁間來回穿梭,編織成密實的圍網。
一個區域留給了那幾隻聒噪卻寶貴的大鵝,
另一個則給了那些已經開始刨土找蟲子的雞。
分圈飼養,避免了互相乾擾,也更方便管理。
最後,那頭在山洞裡圈養了許久、顯得有些躁動的野山羊,被許振振小心翼翼地牽了出來。
張父在籬笆院一角,選了一處草勢稍好的地方,打下了一個堅固的木樁,用結實的藤繩將山羊拴好。
橫豎現在還隻是極晝,
還沒有熱到無法生存。
張月和張母把這段時間大家弄臟的衣裳又洗了晾了滿滿兩排洗衣繩。
兩人累的腰都快直不起來了。
此時院子裡已經堆滿了許陽他們這幾天從後山砍來的老藤和木料。
“振振,把鋸子拿過來。”
許陽用鋸子先選了幾塊非常結實的木頭鋸成合適的大小,
接著再用釘槍將椅子的大概輪廓做出來,
接著就是張父和許父用藤條一點一點的將藤椅編出來。
得益於多年來大家的生活積累,
許多複雜卻實用的生活技巧都已經被磨練的很好了。
許陽拍了拍剛做好的藤椅,手感還有些潮濕。
“搬出去曬曬,”他對振振說,“這藤條裡的濕氣得曬透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