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找到水源,村子裡緊張的氣氛稍稍緩和了些,但蘇糖心裡清楚,旱災遠未結束,暗河的水量雖暫時解了燃眉之急,卻並非長久之計。
這日,蘇糖像往常一樣進入空間,在整理物品時,偶然發現角落裡一本塵封的古籍。拂去厚厚的灰塵,“古代旱災應對錄”幾個古樸大字映入眼簾。她心中一動,急忙翻開古籍,裡麵詳細記載著各種在旱災中蓄水、灌溉以及改良土壤的獨特方法。
蘇糖興奮不已,立刻仔細研讀起來,她深知這些方法若能運用到村子裡,定能進一步緩解旱情。
回到家後,蘇糖迫不及待地開始構思如何在村子裡建造簡易的蓄水設施。
第二天天一亮,她就來到周建國家,將這個消息告訴了他。
“周隊長,我找到一本古籍,裡麵記載了一些應對旱災的法子,咱們可以試試。”
蘇糖一邊說著,一邊將古籍中的要點指給周建國看。
周建國看著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半信半疑地說:
“糖妹子,這些法子真能行?”
蘇糖堅定地點點頭:
“我覺得可以試試。您想啊,咱們找到的暗河水量有限,要是能把水儲存起來,合理分配,肯定能更好地應對旱災。”
周建國思索片刻,說道:
“行,那咱們就試試。但這事兒得跟鄉親們商量商量,大家一起乾才行。”
於是,周建國召集了村民們,將蘇糖的想法告訴了大家。村民們聽後,議論紛紛。
張大伯抽了口旱煙,說道:
“糖妹子,不是大伯不相信你,可這些法子看著太玄乎了,能成嗎?”
蘇糖耐心解釋道:
“大伯,我知道您擔心。但咱們現在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不是?就當死馬當成活馬醫,試試說不定真能行。”
大壯也在一旁附和:“我覺得蘇糖姐的想法挺好。反正咱們之前一起找水都成功了,這次再一起試試又何妨。”
李嬸搖著蒲扇開口了,
“要我說呀,反正咱們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不如就試一試”。
她現在已經是蘇糖最忠實的支持者了。趕緊幫腔。
在大家夥兒的勸說下,村民們終於決定試一試。
按照古籍記載,首先要在地勢較低的地方建造蓄水坑。蘇糖帶著村民們來到村子西邊的一塊窪地,說道:
“就這裡吧,這裡地勢低,方便收集雨水和引流暗河水。”
說乾就乾,村民們紛紛拿起工具開始挖掘。蘇糖則在一旁指揮著:
“大家注意,坑要挖得深一些,底部要儘量平整,這樣才能多蓄水。”
挖掘過程並不輕鬆,土地因為長期乾旱變得十分堅硬,一鋤頭下去,隻留下一個淺淺的印子。但村民們沒有絲毫退縮,你一鋤我一鍬,乾得熱火朝天。
“哎喲,這地可真硬啊!”二柱子一邊擦著額頭上的汗,一邊抱怨道。
蘇糖笑著鼓勵大家:“大家再加把勁,等挖好蓄水坑,咱們就不怕沒水用了。”
經過幾天的努力,蓄水坑終於挖好了。接下來,就是用黏土和石灰混合,塗抹在坑的內壁,防止水滲漏。
蘇糖拿著古籍,仔細對照著步驟,說道:“這黏土和石灰的比例一定要調好,不然起不到防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