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星期後。
張家莊那邊傳來好消息——省裡工作組的效率堪比開掛,勘探、規劃、征地,一路綠燈到底。
村民們為了搶工作名額,已經開始“雞娃式”送孩子上學,連最頑固的老頭都改口說“知識就是力量”。
而在省城的實驗基地裡。
“休假”結束了。
高一三班全體成員再次集結,麵前是一間掛著“生物危險”標誌的頂級實驗室。
中科院和農科院的專家們已經調試好所有設備,那些閃著金屬光澤的精密儀器,每一台都價值連城。
但此刻,實驗室裡的氣氛卻不容樂觀。
張勤站在巨大的發酵罐前,盯著屏幕上那個刺眼的數字——產率:0.8。
這已經是第67次失敗了。
“各位老師,同學們。”她轉身麵對眾人,眼中依然閃爍著不甘的光芒。“化肥項目解決了的問題,現在輪到了。”
她指著白板上那個複雜的環狀分子結構——賴氨酸。
旁邊密密麻麻寫滿了失敗的實驗記錄,紅色的叉號像墓碑一樣刺眼。
“這東西,就是讓全國人民吃上肉的關鍵鑰匙。工業化合成成功後,養豬周期能縮短三分之一,雞蛋產量提高百分之二十。用最少的糧食,產出最多的肉蛋奶。”
李向陽看著她疲憊的樣子,心疼地問:“張勤,我們真的能成功嗎?已經連續失敗了兩個月…”
“能!必須能!”張勤的聲音帶著一絲歇斯底裡,“我不信一個分子能難倒我們!今天,我們繼續!”
實驗室裡響起了機器的轟鳴聲,但這次,沒有人再像最初那樣興奮。
六小時後。
“怎麼樣?”所有人圍在分析儀器前,連呼吸都小心翼翼。
趙亞男盯著屏幕,臉色瞬間慘白:“產率…0.6,比上次還低。”
“什麼?!”來自京市的生物化學專家王教授頭發亂得像雞窩,紅著眼睛吼,“不可能!我把溫度從五十度調到一百二十度,壓力從常壓試到十個大氣壓,催化劑換了十七種!為什麼產率不升反降?!”
張勤的手在顫抖。
她腦海中二十一世紀的完整工藝流程就在那裡,清晰得就像昨天剛看過的教科書。
但現實卻殘酷地告訴她——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原料不純,設備粗糙,技術落後…她就像一個頂級米其林大廚,卻被扔進了隻有生土豆和鈍刀的原始部落。
“張勤…”呂為民推著厚厚的眼鏡,聲音顫抖,“我算了一下成本…這兩個月,我們燒掉的錢,能在省城買三棟帶院子的小樓了。”
三棟小樓!
這個數字像一記重錘,砸在所有人心上。
“我們是不是在做一件不可能的事?”有同學絕望地問道。
“閉嘴!”趙亞男厲聲打斷,但她自己心裡也沒底,“張勤肯定有辦法…她隻是還沒找到而已…”
張勤的辦公室裡。
草稿紙堆得像小山,她把自己關在裡麵整整三天沒出來。
重生優勢,第一次在冰冷現實麵前撞得頭破血流。
“砰!”她煩躁地將鉛筆砸在桌上,筆尖當場折斷。
這時,辦公室門被輕輕敲響。
“進來。”
楊誌超端著熱騰騰的麥乳精走進來,看著張勤那張隻有十二歲卻寫滿疲憊的臉,心疼不已。
“喝點吧,你今天沒怎麼吃東西了。”
“老師,我是不是錯了?”張勤抬起布滿紅血絲的眼睛,“我不該把大家都拖下水。這個項目,根本就是癡人說夢。”
楊誌超蹲下身,平視著她:“張勤,你還記得當初為什麼要參加世界數學競賽嗎?”
“因為我想證明自己,想告訴全世界我們國家正在升起。”
“那現在呢?你是為了什麼?”
張勤看向窗外——那些白發蒼蒼卻依然堅持的老專家,那些和她一樣年輕卻已疲憊不堪的同學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