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查過資料。華大去年畢業的理科生,百分之六十選擇出國深造。其中回國的,不到百分之十。”
“文大的數據更慘。那些拿著國家獎學金培養出來的尖子生,畢業後直奔美、歐洲,再也不回來了。”
李向陽的母親臉色變了:“你是說…那些學生都不回來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不回來建設祖國了?”趙亞男父親也愣住了。
張勤點點頭。
“出國不是不好,國家需要我們走出去學習先進技術。可現在有種風氣叫以出國為榮。有些老師畢生驕傲就是學生能留在美麗國,能拿綠卡。他們覺得那才叫成功。”
她的拳頭緊握,指節發白:
“我不覺得。我們這幾年拚命搞研究,開發新技術,為的是什麼?為的是讓這個國家強大起來,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我們的研究關係國家未來命脈。我無法想象有一天,我身邊的同學、戰友,會為了外國國籍、幾千美金,把我們的科研成果當投名狀賣給彆人。”
“我不敢賭,也賭不起。這個國家,賭不起。”
在座家長都是最普通的華國人。
他們或許不懂大道理,但懂什麼叫“忠誠”,什麼叫“背叛”。
李向陽父親猛地一拍桌子,把所有人嚇一跳:
“那…那咱不去了!”他的臉漲得通紅,“要是那地方教出來的是白眼狼,咱不去!考多少分都不去!”
“對!不去!”
“咱不能把孩子送到那樣的染缸裡!”
“小勤說得對!這出國鍍金有什麼用?最後還要留下給那些豺狼打工!”
家長們群情激憤,態度瞬間一百八十度大轉彎。
李向陽和趙亞男幾人對視,眼中全是理所當然的堅定。
隻要是張勤的決定,就必然有她的道理。
“那你們去哪?”趙亞男母親擔憂地問,“總得有個好大學上吧?”
張勤深吸一口氣,鄭重地說出四個字:
“北方工業大學。”
陌生的名字在華大文大光環下顯得黯淡無光。
“那是什麼學校?沒怎麼聽過啊。”家長們議論紛紛,臉上寫滿困惑。
張勤站了起來,走到牆邊掛著的中國地圖前,指著北方的位置:
“那裡沒有花裡胡哨的光環,沒有諾貝爾獎得主,沒有文學大師。”
“可我們國家一半重工業骨乾、一半國防工業總工程師都從那裡走出來。兩彈一星的功臣裡,有十三個是那裡畢業的。”
“華大文大或許能教我們仰望星空,但北方工業大學教我們腳踏實地。那裡培養的不是精致利己主義者,而是國家建設者和工程師。那裡的學生,畢業後百分之九十留在國內,投身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她轉身看著夥伴們。
“但我必須提醒你們,那裡很苦。從南到北幾千公裡,冬天零下三十多度,出門能凍掉鼻子。你們從小在南方長大,可能適應不了那種苦。現在,你們可以重新選擇。”
短暫的沉默後。
李向陽第一個笑了。
“我還以為多大事呢。我們連星火計劃希望計劃的地獄訓練都扛過來了,還怕這點苦?”
“就是!”馮春蘭推了推眼鏡,眼中閃著興奮的光,“隻要能在一起搞研究,吃窩頭都香。”
“我的戰場,就是實驗室。實驗室在哪,我就在哪。”呂為民言簡意賅。
趙亞男挽住張勤的胳膊:
“你去哪,我們就去哪。彆想甩掉我們。這輩子都彆想。”
他們的選擇,沒有一絲一毫的猶豫。
看著這群孩子,在場的父母們,眼眶都濕了。
第二天上午。
張勤家的樓下,爆發了前所未有的爭吵。
“什麼?!拒絕了?!全都拒絕了?!”華大的老師聲音頓時尖銳起來,“不可能!這絕對不可能!滿分狀元拒絕華大?你們是不是瘋了?!”
文大的中年女教師也徹底崩潰了,聲音都變了調:“理科前五名全部拒絕?他們到底要去哪裡?!”
當他們得知答案是“北方工業大學”時,現場陷入了詭異的寂靜。
然後,爆發出更加瘋狂的咆哮:
“北工大?那個學校?哪裡比得上我們華大!”
“你們是不是被洗腦了?!這是在糟蹋人才!是犯罪!”
圍觀群眾越聚越多,指指點點:
“這些孩子怎麼想的?”
“放著好學校不去,去什麼北工大?”
“年輕人啊,太衝動了…”
當天下午,省教育廳的電話就打到了張勤家裡,副廳長要親自和張勤談話。
喜歡國運七零,嫌我女娃?我科研興邦請大家收藏:()國運七零,嫌我女娃?我科研興邦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