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指了指桌上的文件。
“這份蘇聯文獻,提出了一個設想——‘變相鎳基高溫合金’,理論上可以通過相變,實現自我修複。”
“但是!”
她話鋒一轉,教鞭重重一點黑板上的陷阱模型。
“他們在最核心的晶格穩定模型上,動了手腳。任何按照這個思路走下去,最終得到的,隻會是廢品。”
“一個科學焦土陷阱。”
鄒老點了點頭,臉色陰沉。
“另一份西方報告,思路保守,想用‘晶界釘紮’技術鎖死材料內部缺陷。這條路能走,但上限很低,滿足不了我們的戰略需求。”
張勤頓了頓,聲音陡然拔高。
“他們都錯了!”
“缺陷,不應該是被鎖死或被動修複的東西!它可以成為材料自身的一部分,甚至是強化的力量!”
“我的思路,是‘共生’!建立一種‘動態平衡晶相結構’!”
“當材料受力產生裂痕時,應力會成為催化劑,激發一種全新的、更高強度的強化相,在裂痕處析出、生長,填補並強化受損區域!”
“它不是在受傷後‘愈合’。”
“它是在戰鬥中‘進化’!”
“我叫它,生命合金。”
整個教室,鴉雀無聲。
鄒老的手,在微微發抖。
“理論上……可行。”他聲音沙啞地開口,“但是,張勤,你想過沒有,要實現這種動態平衡,對材料純淨度,對冶煉過程的溫控、壓力控製,要求有多高?”
“我們現有的設備,根本做不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個問題一出,教室裡瞬間安靜下來,剛才還興奮的學生全都蔫了。
是啊。
理論再完美,做不出來,就是廢紙。
李向陽的臉一下白了。
他去過鋼廠,他最清楚,廠裡那些高爐,能保證不出事故就不錯了,根本談不上精確控製。
“鄒老說得對。”
張勤平靜地點頭,顯然早就想到了。
“d省第一鋼鐵廠的設備太落後了。用那種高爐,我們連最基礎的實驗樣品都煉不出來。”
“所以在煉鋼之前,得先解決工具問題。”
“我們需要一台全新的、高精度的冶煉爐。”
鄒老歎了口氣,靠在椅背上。
“電弧爐。”他緩緩說道。“隻有超高功率電弧爐,才能提供我們需要的純淨環境和精確溫控。但是……”
他看著學生們。
“這個項目,不可能一蹴而就,你們要有打持久戰的準備。最先進的電弧爐技術,在日本。我們可以買,但價格是天價,而且核心的控製係統和電極材料,人家絕對卡我們脖子。”
“買來的東西,不安全,隨時會爆炸。”
“我們自己從零開始研究,設計、材料、加工、調試……樂觀估計,至少需要半年,才能拿出第一台實驗樣機。”
半年!
學生們的心又涼了半截。
然而,張勤的腦子開始記憶翻湧了起來。
電弧爐?
1982年?
想起來了!上輩子,國內第一台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化超高功率電弧爐,好像是1985年才從國外引進的!
整整三年的時間差!
如果……
如果能在這三年裡,把這東西給搞出來,不光是給項目鋪平了道路,更是給國家省下了一大筆寶貴的外彙!還能搶占技術高地!
她的腦海裡,初中化學課本裡煉鐵的高爐反應三步走,和高中電化學裡電解熔融氯化鈉的原理,瘋狂地碰撞、融合!
一個更大膽,更瘋狂的想法,在她心中瞬間成型!
誰說一定要按部就班地搞電弧爐?
為什麼不能彎道超車?!
她抬起頭“鄒老,我覺得,我們不需要半年。我們也不需要完全照搬日本人的技術路線。”
“我有另一個方案。”
“將高爐煉鐵的還原反應,與高溫電解的純化原理相結合,設計一種全新的‘電解還原一體化’冶煉爐。”
“它不僅能解決純淨度的問題,還能大幅降低能耗。”
“給我兩個月。”
“我能把完整的,可用於生產的圖紙,拿出來。”
喜歡國運七零,嫌我女娃?我科研興邦請大家收藏:()國運七零,嫌我女娃?我科研興邦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