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日子,沒有白天黑夜。
主樓九層,成了北工大最神秘的禁區。
吳校長親自下令,除了項目組成員,誰都不許靠近。
走廊的白板,一天要擦寫十幾次。
教室裡,總飄著一股泡麵和咖啡混在一起的味兒。
學生們圍著張勤畫出的草圖,開始玩命地算圖紙,搞設計。
“不行!這個反應倉的內襯材料強度不夠!在1800度高溫和強電磁場下,三天就會出問題!”
“那就換!用碳化鋯和二硼化鉿的複合陶瓷!理論上能扛住2500度!”
“成本呢?這玩意兒比黃金還貴!”
“那就改配方!降低碳化鋯的比例,加碳化矽纖維增韌!重新算!”
爭吵聲,討論聲,基本沒停過。
張勤成了這台機器的主心骨。她幾乎不睡,在各個小組間來回轉,不斷扔出新想法,解決卡住的難題。
鄒懷仁和其他幾個被請來的老教授,也徹底豁出去了,直接在九樓打了地鋪,跟著這群年輕人一起熬。
“這群小家夥,是瘋了……”一個頭發花白的力學教授揉著眼睛,看著黑板上密密麻麻的公式,嘴裡念叨著。
鄒懷仁喝了口濃茶,笑道:“這就是年輕啊!”
一台印著“國防科大”字樣的巨大計算機被運到九樓。
開機半小時,輸入靠打孔紙帶。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一個流體力學模型,要算整整一天。
張勤盯著屏幕上慢吞吞滾動的代碼,煩躁地敲了敲機箱。
“嗡嗡——”機器發出巨大的噪音。
她回頭看了一眼那張巨大的設計圖,又看回這台嗡嗡作響的鐵櫃子。
她對著機器,用隻有自己能聽到的聲音說:
“等著。下一個,就輪到你。”
時間,就在這種不要命的節奏裡飛快地過。
第十天,冶煉爐的整體結構設計完成。
第二十天,電極材料和能源供應方案敲定。
第三十五天,自動化控製係統的初步邏輯搞定。
第四十天。淩晨四點。
當張勤在主設計圖的右下角,簽下最後一個校對符號時,整個九樓安靜了。
所有人都停下手裡的活,呆呆地看著那張鋪滿整張大會議桌的、畫滿了無數零件和管線的巨大圖紙。
成了。
一套完整的、細到每個螺絲釘規格的、能直接拿去施工的生產圖紙,完成了。
李向陽揉了揉通紅的眼睛,聲音沙啞:“我們……做出來了?”
方月月趴在桌子上,肩膀一聳一聳,不出聲地哭了起來。
四十天。整整四十天。他們榨乾了自己所有的精力。
張勤走到窗邊,推開窗。清晨的冷風灌進來,讓她發懵的腦袋清醒了些。
天邊,已經泛起了魚肚白。
她回過頭,看著身後那群東倒西歪,卻個個眼睛裡有光的同學,拿起桌上的電話,打給了吳校長。
電話隻響了一聲就被接起,校長顯然也一夜沒睡。
“吳校長。”張勤的聲音很平靜,“理論階段,結束了。”
“通知d省第一鋼鐵廠,何廠長。”
“準備……施工吧。”
喜歡國運七零,嫌我女娃?我科研興邦請大家收藏:()國運七零,嫌我女娃?我科研興邦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