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聲“張總工”把張勤喊得一愣,腦子一下子清醒了。
她看著車下那個激動得不行的中年男人,還有點沒反應過來。
總工?
什麼總工?
“快!快請張總工和專家們下車!”何紹偉搓著手,親自過來拉車門。
車上的“專家們”你看我,我看你。
李向陽捅了捅旁邊的李昂:“他……他叫咱們專家?”
李昂咽了口唾沫,沒說話,手心全是汗。
這陣仗太嚇人了。
鞭炮齊鳴,鑼鼓喧天,幾百上千號工人黑壓壓一片,火熱地盯著他們這輛大巴車,跟看什麼寶貝似的。
“下車!”
張勤定了定神,第一個走了下去。
她剛露麵,人群裡就爆發出巨大的掌聲!
“歡迎張總工!”
“歡迎北工大的專家們!”
喊聲震天。
張勤身後的二十四個學生,一個個縮著脖子下了車,緊張地站成一排,手腳都不知道往哪兒放。
“張總工!您辛苦了!辛苦了!”何紹偉幾步衝上來,緊緊握住張勤的手,勁兒大得嚇人。
他抓著張勤的手上下搖,眼圈都紅了。
“四十天啊!我們……我們全廠近萬人,就盼著今天!”
張勤被他晃得頭暈,好不容易才把手抽出來。
她看了一眼周圍這誇張的歡迎儀式,又看了看何紹偉身後那群同樣彆著大紅花的廠領導,皺起了眉頭。
“何廠長。”
“哎!張總工您吩咐!”
“這些……都可以撤了。”張勤指了指那些橫幅和鑼鼓隊,“時間寶貴,我們直接開始吧。”
何紹偉愣住了。
他準備了一肚子的歡迎詞,準備了盛大的接風宴,結果……就這?
“圖紙呢?”張勤問。
“啊?哦!在車上!在車上!”方勝利和丁玉老師反應過來,連忙指揮著幾個同學,小心地將那個用油布層層包裹的巨大圖紙卷筒抬了下來。
“會議室都準備好了!全省的冶金專家、工程專家,還有我們廠最好的技術員,都在等著您開會講解……”何紹偉連忙引路。
“不去會議室。”
張勤直接打斷他。
“帶我去現場。”
她指了指遠處那幾根冒著煙的巨大煙囪。
“就去你們準備建新爐的地方。”
何紹偉又愣住了。
不去開會?直接去現場?這不合規矩。
“張總工,這……現場就是一片空地,有什麼好看的……”
“誰講是空地?”張勤回頭看了他一眼,“那裡不是還有個舊的高爐嗎?”
何紹偉心裡咯噔一下。
那座二號高爐,是建廠時蘇聯專家援建的,用了三十多年,早就該淘汰了,因為一直沒錢建新的,才勉強維持著。廠裡的計劃,是等新爐建好,再拆掉舊的。
“張總工,您的意思是……”
“拆了它。”
張勤吐出三個字,輕飄飄的,卻讓所有人都炸了。
“什麼?!”
何紹偉懵了,他身後的廠領導和技術員們也全都懵了。
“拆……拆了?!”一個戴著安全帽的老工程師忍不住喊出聲,“張總工!這可使不得啊!這二號爐雖然老了,但它還能用!新爐子八字還沒一撇,萬一……萬一建不起來,這二號爐就是我們最後的生產保障啊!”
“是啊!不能拆!這絕對不能拆!”
“太冒險了!”
反對聲一片。
這是他們最後的退路,怎麼能說拆就拆?
“沒退路了。”
張勤聲音不大,但場子一下子就靜了。
她看著那個老工程師,看著在場所有疑慮重重的臉。
“從我們簽下那份保證書開始,你們就沒退路了。”
“從上麵把這個項目定為‘火炬’開始,我也沒退路了。”
她走到那巨大的圖紙卷筒前,親手解開繩子。
“嘩啦——”
幾十張畫滿了精密線條和數據的圖紙,在所有人麵前展開。
那是一種前所未見的,充滿了工業美感的複雜結構。
“我的設計,不是在空地上憑空建一座新爐。”
“而是要利用舊高爐的地基、循環水係統、煤氣管道和一部分承重結構,進行徹底的改造和升級。”
“這樣,至少可以節省百分之四十的建造成本,和一半的施工時間。”
張勤指著圖紙上的一個核心區域。
“我們沒時間慢慢打地基,等水泥凝固。”
“兩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