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乾就乾。
吳校長和鄒老立刻行動起來。
華大和文大的幾位帶隊老師臉上還掛著尷尬,但學生們已經把梯子架好了,他們隻能硬著頭皮上。
一群平均年齡超過五十歲的教授,被學生逼著,在角落裡圍成一圈緊急出題。
“物理部分,我來!”鄒老當仁不讓,掏出紙筆,“就考相變臨界點的計算,不能太簡單。”
華大一位物理係教授推了推眼鏡:“鄒老,這對本科生來說,超綱了。”
“超綱?”鄒老眼睛一瞪,“我的學生,字典裡就沒這兩個字!”
那教授被噎了一下,沒再說話。
“計算機部分,考算法。”江玉菊的導師,一位精乾的女教授開口,“就考最短路徑,看誰邏輯更優。”
“可以。”北工大這邊的老師點頭。
“材料學……”
“高分子……”
出題過程快得驚人。
沒有客套,全是專業領域最直接的碰撞。
不到兩個小時,一套涵蓋五大學科的綜合試卷,新鮮出爐。
每一道題,都是一座山。
下午一點。
考試開始。
階梯教室裡,隻剩下筆尖劃過紙麵的“沙沙”聲。
左邊,是棟梁班的二十五人。
右邊,是方淮、江玉菊他們選出的二十五人。
陸明遠早就不知道溜去了哪裡。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
李向陽額頭上全是汗,盯著一道金屬疲勞裂紋的題目,牙都快咬碎了。
趙亞男眉頭緊鎖,草稿紙上寫滿了公式。
對麵的方淮和江玉菊,同樣不好過。
這份試卷,是天才為另一群天才量身定做的。
下午四點。
鈴聲響起。
所有人幾乎都是在最後一秒停筆。
收卷,密封。
吳校長站到講台上,聲音洪亮。
“所有試卷,當場批改,當場公布分數!”
幾張大桌子拚在一起,十幾位老師一字排開,流水線作業。
分數,被實時寫在黑板上。
“棟梁班,李向陽,物理,17分!”
“華大,王濤,物理,19分!”
“文大,方淮,物理,22分!”
黑板上的分數交替上升。
所有學生都站著,死死盯著那兩列數字。
一開始,華大、文大聯隊的分數一路領先。
他們在基礎學科上的功底確實紮實。
棟梁班這邊,不少人拳頭都攥緊了。
李向陽的臉有些發白。
“完了……要輸……”
張勤站在他旁邊,一言不發。
批改進行到一半,輪到材料學和機械工程。
風向開始變了。
“棟梁班,趙亞男,材料學,24分!滿分!”
“棟梁班,呂為民,機械製圖,23分!”
“棟梁班,張勤……”
負責批改張勤試卷的,正是鄒老。
他忽然舉起手裡的卷子,聲音都在抖。
“滿分!全部滿分!”
全場一片死寂。
鄒老指著卷子上的一處解法,激動地對旁邊的教授說:“你看這裡!標準答案的思路是a,可她的解法是b!這個思路一旦實現,能把成本壓低一半!她不是在答題,她是在革新!”
黑板上,棟梁班的總分開始瘋狂追趕!
反超!
又被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