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在書本的翻頁聲中,無聲無息地溜走。
又是兩個月。
從二月到四月。
北方的春天姍姍來遲,柳樹剛抽出嫩芽,“棟梁班”的學生們卻感覺自己已經熬過了一個世紀。
所有人都麻木了。
從一開始的哀嚎,到後來的咬牙堅持,再到現在的麵無表情。
上午,《材料力學》。
下午,《電工電子技術》。
晚上,還有郭院士親自坐鎮的《數學物理方法》。
每個人都被擰到了極限。
李昂下課後都懶得說話,直接趴在桌上,一動不動。
張勤也瘦了一圈。
那次考第二,她記住了。
但她不再熬夜,強迫自己十一點前必須睡覺。
然後在白天,用百分之二百的專注去學。
四月底的某一天。
方勝利抱著熟悉的試卷,再次走進了教室。
全班連哀嚎的力氣都沒有了。
又是這該死的,檢驗學習成果的隨堂測驗。
鈴聲響起時,李昂第一個把筆扔在桌上,發出一聲解脫的呻吟。
下午。
成績單依舊貼在那麵熟悉的牆上。
李昂拖著步子擠過去,眼神從上往下掃。
然後,他吼了一嗓子。
“第一!老大這次是第一!”
教室裡,大部分人隻是抬了抬眼皮,沒什麼反應。
太累了。
方月月慢慢走到張勤麵前,臉上帶著一絲複雜的表情。
她這次考了97分。
“恭喜你。”她輕聲說。
“你也很好。”張勤點點頭,臉上沒什麼波瀾,把目光重新落回麵前那本《傅裡葉光學》上。
——————————
五月。
天氣轉暖,校園裡換上了春裝。
除了“棟梁班”這棟樓。
學習任務,又加重了。
“從今天開始,下午改成實驗課。”
“蘇院士他們,把京市實驗室的設備搬了一部分過來。”
“你們該親手摸一摸,什麼叫真正的科研了。”
吳校長站在講台上宣布。
全班一片死寂。
腦力折磨,升級成了體力和腦力的雙重碾壓。
上午理論,下午實驗。
晚上寫報告,預習第二天的課。
一天二十四小時,根本不夠用。
“我覺得我快死了。”李向陽趴在實驗台上,看著示波器上的波形。
趙亞男正在調試一台小型真空感應爐,額頭上全是汗。
張勤穿著白大褂,戴著護目鏡,操作著一台金相顯微鏡。
她在觀察“生命合金”在不同溫度下的微觀結構。
就在“棟梁班”被關在學校裡特訓的時候。
外麵,出了一件大事。
最新一期的《國家科學通報》,刊登了一篇論文。
《一種新型鎳基高溫合金的製備工藝與性能研究》。
論文不長。
但內容,足以在材料學界掀起一場地震。
全新的理論模型、製備方法,以及超乎想象的性能數據。
抗疲勞性、耐高溫性、抗蠕變性……
每一項指標,都遠超國內外的頂尖水平。
作者欄裡,一長串名字印在那裡。
第一作者:張勤。
第二作者:趙亞男。
第三作者:李向陽。
……
指導教師:鄒懷仁。
單位:北方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