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天。
蘇院士背著手,溜達到了“棟梁班”的臨時教室。
他想看看這群小家夥適應得怎麼樣。
一進門,他就愣住了,腳下頓住了。
他看著黑板前的兩個人,以為自己走錯了教室。
教室裡,張勤正站在黑板前。
趙硯川在她身側,手裡拿著半截粉筆。
“硬件組負責架構,這是龍骨。第一階段,我要拿出完整的risc架構方案。”張勤用粉筆在黑板上敲了敲。
“編譯器必須同步跟上。”趙硯川立刻接話,在旁邊寫下一行代碼,“如果用你這個思路,現有的g內核必須重寫,至少要三個月。”
“兩個月。”張勤說。
“兩個月?”趙硯川皺眉,“除非軟件組的人不睡覺。”
“他們可以睡,但你不行。”
趙硯川看著張勤,忽然笑了。
“行。”
周圍,“棟梁班”的學生們拿著小本子,奮筆疾書,一個個表情嚴肅。
蘇院士站在門口,揉了揉眼睛。
昨天不還聽說這兩人差點打起來嗎?
“咳咳。”他乾咳了兩聲,走了進去。
“蘇院士!”
張勤和趙硯川同時回頭。
“你們……這是在乾嘛?”蘇院士好奇地問。
“蘇院士,您來得正好。”張勤把一份計劃書遞了過去,“這是我們初步擬定的科研安排,您看看?”
蘇院士接過計劃書,一目十行地掃過。
越看,他臉上的驚訝越濃。
從項目分組,到具體到每個階段的時間節點和預期目標。
詳儘,周密,大膽,又可行。
“好!好啊!”蘇院士一拍大腿,“就這麼乾!”
他看著張勤和趙硯川,滿臉都是笑。
“我沒意見!你們放手去乾!缺什麼,直接跟我說!我就是你們的總後勤!”
——————————
接下來的一周。
“棟梁班”徹底融入了京科大的學習氛圍。
他們撲進了計算機係的課堂。
從《離散數學》到《計算機組成原理》,從早到晚,課排得滿滿當當。
京科大的學生們很快就發現了這群“入侵者”。
他們不怎麼說話,但每個人都坐在第一排。
他們不怎麼提問,但老師留下的思考題,第二天總能看到他們拿出好幾種解法。
一周的時間,轉瞬即逝。
周一清晨。
一輛掛著特殊牌照的灰色大巴車,停在留學生公寓樓下。
“棟梁班”全體成員,背著簡單的行李,安靜上了車。
車子緩緩駛出校園,一路向西。
路邊的建築越來越少,哨卡越來越多。
最後,大巴車在一扇巨大的,沒有任何標識的鋼鐵門前停下。
“701研究所。”
車門打開。
趙硯川穿著一身藍色的工裝,早已等在門口。
他看著走下車的張勤,和她身後那一群帶著一絲緊張的臉。
“歡迎來到701。”
喜歡國運七零,嫌我女娃?我科研興邦請大家收藏:()國運七零,嫌我女娃?我科研興邦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