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偉的腳步聲,在門口停下。
他沒有立刻進來。
張勤抬起頭,停下了筆。
幾秒後,門開了。
“通過了。”林偉把那張申請表放在桌上,上麵蓋著一個紅色的“準許”印章。
“信寫好後,交給我。”
“好。”
張勤拉開抽屜,拿出所裡統一配發的信紙和信封。
她想了很久。
最後,隻寫了寥寥幾句。
“周懷瑾同誌:”
“聞君傷勢,甚為掛念。望安心休養,早日康複。”
“另,天工科技城項目,有勞費心。”
沒有落款,沒有多餘的問候。
她把信紙折好,裝進信封,遞給林偉。
林偉接過,轉身離開。
從頭到尾,兩人沒有一句多餘的廢話。
張勤重新拿起筆,看著白板上那堆複雜到讓人頭皮發麻的公式,深深吸了一口氣。
她的世界,又隻剩下了這些。
接下來的日子,枯燥,且瘋狂。
“169號,你這個思路,跨度太大了!從晶體結構直接跳到宏觀力學模型,中間的變量怎麼控製?”
“控製不了,就用窮舉法。讓計算機去算。”
“那需要多大的算力?我們現有的超算跑一個月都跑不完!”
“那就優化算法。”張勤頭也不抬,在另一塊白板上“刷刷”寫下一串新的算法邏輯,“用這個,三天。”
會議室裡,一群白發蒼蒼的專家停下手中的筆,看著那個年輕的背影,麵麵相覷。
“還有,”張勤像是想起了什麼,回頭補充了一句。“
‘利劍’的氣動外形,我覺得可以再優化。現在的鴨翼布局太保守,高速機動下,渦流控製會是個大問題。”
“可以試試……主動氣動彈性剪裁。”
郭院士端著茶杯剛走到門口,聽到這句話,手一抖,茶水灑了些出來。
主動啟動彈性剪裁?
這可是連美國人都在摸索的概念!
他看著那個已經完全沉浸在自己世界裡的169號,眼神複雜。
這丫頭,腦子裡到底裝了個什麼?
實驗室裡的氣氛,在悄然改變。
一開始,大家對這個空降來的、代號169的年輕女孩,是審視,是懷疑。
現在,是震驚,和敬畏。
沒人再叫她“169號”。
“169,你來看下這個數據。”
“169,這個模型我建不出來,你幫我看看?”
她成了整個項目組,事實上的技術核心。
她也逐漸適應了這種生活。
吃飯,工作,睡覺,三點一線。
直到一周後的下午。
郭院士把她叫到了辦公室。
“有個電話,你可以接。”
他指了指桌上那部紅色的電話。
張勤愣住了。
電話鈴聲,恰在此時響起。
她走過去,深吸一口氣,拿起了聽筒。
“喂?”
“閨女?”
是林文靜的聲音。
張勤的鼻子,瞬間就酸了。
“媽。”
“哎!閨女!你……你還好嗎?在那邊習不習慣?吃得好不好?”林文靜的聲音裡帶著哭腔。
“我挺好的。”張勤努力讓自己的聲音聽起來很輕鬆,“就是項目忙,全封閉,不能出來。你們呢?”
“我們好!我們好著呢!”旁邊的張建軍搶過電話,聲音洪亮。
“你彆擔心家裡!你李爺爺李奶奶天天叫我們過去吃飯,你李霄哥的媽媽,天天給我們送菜!院子裡的菜都長瘋了,吃都吃不完!”
“那就好。”
“你……你什麼時候能回來啊?”林文靜又搶回了電話。
張勤沉默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