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月榮觀察著張勤,第一次,用一種脫離工作的視角。
“169號,你這個問題,跨界了。”秦月榮的分析本能被觸發,“從心理學角度,禮物是‘情感共鳴’的載體;從社會行為學……”
“說人話。”張勤直接打斷。
她的大腦拒絕接收這種模糊的理論。
秦月榮停頓一秒,迅速切換了語言係統。
“你想送什麼,取決於你想讓他知道什麼。”
“表達關心,送他缺的。”
“表達欣賞,送他愛的。”
“表達愛意,”秦月榮頓了頓,“送他獨一無二,隻屬於你們的。”
張勤的眉頭皺得更緊。
一堆廢話。
她不知道他們缺什麼,也不知道他們愛什麼。
至於“獨一無二”,這個變量根本無法定義。
“榮姐。”她換了個稱呼。
“嗯?”
“你結婚了?”
秦月榮那萬年不變的臉上,竟真的浮現出一抹笑。
“是,孩子都上幼兒園了。”
張勤徹底愣住。
“你先生是做什麼的?”
“大學同學,”秦月榮的聲線裡有了溫度,“他留校當了老師。”
張勤聽完,身體向後靠倒在沙發上,呼出一口長氣。
“好吧。”
“你不具備參考價值。”
秦月榮的笑意僵在臉上。
“為什麼?”
“初始模型太簡單。”張勤的語氣,是在評判一份實驗報告,“同學,知根知底,有共同記憶作為情感基礎。變量太少,不適用於我的情況。”
青梅竹馬,日久生情。
這種標準範式,對她眼下的修羅場,毫無借鑒意義。
“那……”秦月榮保持著專業,“您覺得,什麼樣的人,具備參考條件?”
張勤沒回答,視線飄向門口。
那裡,戳著一尊沉默的雕塑。
徐明。
秦月榮順著她的視線看過去,瞬間了然。
她沒說話,但一個專業的建議自動生成。
“或許,您可以問問他。”
“男人,了解男人。”
張勤的眼睛亮了。
對!邏輯閉環了。
她站起身,走到門口,仰頭看著那堵沉默的人牆。
“徐明同誌。”
“在。”徐明目不斜視。
“問個私人問題。”
“請講。”
“如果一個……你喜歡的女孩,想送你禮物,讓你高興。你希望收到什麼?”
徐明沉默了。
他那張被風霜雕刻的臉上,第一次出現類似“宕機”的表情。
足足十秒。
“不知道。”他吐出三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