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口老井,也不知它有多大的年紀,井水很是清甜。除了馬家以外,還同時供應著周邊幾戶人家的吃水。
老井旁邊還有一個小水塘,水塘靠井的這一方,有一階一階的石梯一直延伸到塘底。一到了冬季這塘裡的水就近乎枯竭了,隻有在春末至秋初這段時間,池塘裡才會裝滿水。
人們可以在裡麵淘洗紅薯、芋頭,或者洗紅薯藤喂豬。要洗衣服的話,大家還是寧願跑到水庫裡去洗,因為這池塘實在太小了,方圓不足十米。
池塘的另一邊有一棵歪脖子的老柳樹,半邊身子都幾乎要探進池塘中間去了,這會兒,那一條條碧綠碧綠的柳枝,柔柔的依依的撫過水麵,倒是彆有一番意境,莫名的讓人心生憐惜。
王素娥把背簍提起來,輕輕的把蘑菇全倒進大盆裡。馮纖把一個凳子擺在她旁邊,說“媽,你坐!”然後自己在對麵剛坐下來,又趕忙站起來,把兩個小盆,分彆擺在自己和王素娥身邊,問“媽,是不是我們洗好就直接放小盆啊?”
王素娥連連點頭說“對,對!我也這麼想的。然後從小盆裡再換到大盆裡洗第三次,最後就可以放在筲箕裡了!”
孩子們卻在研究用南瓜葉怎麼洗蘑菇?王素娥說“沒有黏液的不用南瓜葉,這南瓜葉紮手,我來用,你們洗這些。其實今天這些蘑菇都挺好洗的,你們弄的這麼乾淨!”
大家一邊洗一邊說話。王素娥說“我們以前缺糧食的時候,是什麼都吃啊。要能撿到這麼多菌子回來的話,那真是高興得不得了。有好些人不管認識不認識的菌子,都往回撿,有的運氣好,吃了就鬨個肚子,有的人直接吃死了!”
孩子們聽了,個個神情肅穆,一言不發。
馮纖看著情緒低落的孩子們,說:“你們幾個現在想到做標本的好處了嗎?有人就把這些菌菇做了標本。詳細介紹它們的外形特征,比如生長在什麼地方,有哪些顏色,跟相似的如何區分,寫的清清楚楚。讓更多的人認識它們,避免更多的人去誤食它,從而發生更多的悲劇。”
馮纖頓了頓,繼續說道:“你們知道嗎?還有一首和毒蘑菇有關的童謠呢。你們要不要聽聽啊?”
孩子們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來,好奇地看著馮纖。異口同聲的說“要聽,要聽!”
馮纖輕輕念誦道“紅傘傘,白杆杆,吃了一起躺板板。躺板板,埋山山,親朋都來吃飯飯。飯飯裡有紅傘傘,吃了全都埋山山。”
小崽崽們聽著童謠,全都瞪大了眼睛,嘴巴張成“喔”型,滿臉驚恐,一副不可思議的表情。
馮纖看著孩子們,語重心長地說:“做這種標本的人,目地就是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它們,認識它們。而這首童謠就是用另一種方式警醒世人,不要誤食毒蘑菇!”
孩子們紛紛點頭,表示明白了。
王素娥補充說“有毒的蘑菇不能吃!但是無毒的蘑菇也要煮熟了才能吃;要是沒煮熟的話,吃了也會出問題的,比起吃毒蘑菇好不了多少!”
孩子們和馮纖都連連點頭。
這個周末一過,星期一就要開始中考了,玉秀在玉芳的幫助下,從學校裡把住校的東西都搬了回來,開心的說“我們下周星期一就要考試啦,老師說放我們幾天,讓我們放鬆放鬆!”
蘇建國說“是該放鬆放鬆,弦繃的太緊了反倒不好!”
玉芳說“剛好,你們考試,我們休息;等你們考完了,我們也要考試了!”
玉鳳說“那你們考完就放暑假了嗎?”
玉秀說“對呀,考完了就放暑假了啊!”
玉鳳說“表姐說,我們不放暑假,我們還是一樣上課呢。”
馮巧說“你們都辛苦啦,這幾天我給你們做好吃的,好好的犒勞犒勞你們!”
晚上,一家人早早吃了飯,馮巧跟幾家人一起去給蠶房消毒,過幾天馬亮就要送蠶種來了。
父女四人坐在院子,組成了一個臨時的學習小組,一邊討論學習,一邊乘涼。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說著自己的見解,一番交流下來,各自都覺得獲益匪淺。
那個時候農村中考也是要考六門功課的,包括數學、語文、英語、政治、物理和化學。
一般學生最是薄弱的環節就是英語和化學。英語是因為口音的問題,閱讀和聽寫這一關就不好過;化學是因為做實驗的條件常常得不到滿足。
玉秀就是這樣,數學和物理她都不怵,語文和政治死記硬背也勉強可以,就是這個化學跟英語很是讓她頭疼。
蘇建國說“做實驗就是為了與生活現象結合起來,理解化學概念的本質。我的理解是,不同的物質在不同的情況下,會產生怎樣的結構變化。
但我們不具備那個條件,也就隻有用笨辦法了。第一,熟記化學方程式;第二,熟悉例題,舉一反三;第三,反複複盤錯題。前麵兩點,都是為後麵一點服務的。熟悉了前麵兩點,後麵的你就可以知道到底是錯在哪兒了?是概念混淆了?還是計算失誤了?又或者是審題有了錯漏?”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