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暖接住星盟令牌時,萬宇星辰上的“恒常安暖印”正泛著溫潤的光,《恒暖故事集》的金頁在“家園石”旁輕輕翻動,每一頁都映著曆代焚天劍主的平凡身影。她握著令牌的第一日,沒有添故事,也沒有修印記,而是帶著一本空白的《常暖手劄》,坐在暖雪草環繞的“恒暖印記”旁,寫下第一行字:“今日起,我是常暖。我要把萬宇的日常,寫成暖暖的故事,讓每一代人翻開,都能笑著說:‘原來我們的日子,就是焚天劍主的故事’。”
“恒暖爺爺,”常暖指尖劃過手劄上的字跡,輕聲說,“您說,焚天劍主是平凡的恒暖。我叫常暖,我要讓這份暖,像每天的日出日落一樣,平常卻堅定,讓大家覺得,安暖就是日子本身,不用刻意尋找,不用特意守護——因為它一直在。”
萬宇靈鳥落在她膝頭,羽翼上的“恒常安暖印”光紋與手劄共鳴,一行行細小的字跡從光紋中滲出,落在空白頁上——那是萬宇生靈的“日常暖語”:有的是“今日花田收了三筐青蕪花,分給鄰居兩筐”,有的是“傳訊儀接到遠方孫子的消息,說今天吃了暖雪草做的糕”,有的是“冰棱廣場的冰雕又添了新花樣,孩子們圍著看了一下午”。
常暖當盟主的第一年,做了一件讓萬宇生靈覺得“理所當然”的事——她發起了“常暖記”行動。每一座宇界的“恒暖驛站”裡,都放著一本《常暖手劄》,誰都可以隨手寫下當天的日常:不用寫驚天動地的事,不用寫感人肺腑的話,就寫“今天喝了熱湯”“今天曬了太陽”“今天幫鄰居修了柵欄”“今天道心草又長高了一寸”——這些細碎的日常,就是最真實的常暖,最踏實的守護。
第一本《常暖手劄》,放在潮生宇界的海邊驛站。常暖和潮聲奶奶一起,寫下:“今日潮水穩,漁民們都滿載而歸,驛站裡曬著魚乾,暖雪草的花香混著魚香,很好聞。”很快,驛站的手劄就寫滿了半本:
青蕪宇界的花農寫:“今日給暖雪草澆了水,發現花田邊的恒暖印記,被孩子們用彩石圍了個圈,好看。”
科技宇界的弟子寫:“今日修好了老傳訊儀,星塵爺爺用它給老朋友發了條消息,對方秒回‘安好’,爺爺笑了。”
冰隕宇界的阿冰爺爺寫:“今日雕了隻暖雪草形狀的冰雕,放在印記旁,路過的孩子都要摸一摸,冰不冷,心很暖。”
霧隱宇界的霧靈姑姑寫:“今日在竹笛上係了個小暖雪草,吹笛時,草葉跟著晃,笛聲都軟了。”
孤懸宇界的孤星爺爺寫:“今日恒暖給我送了本新故事集,讀著讀著,暖雪林的鳥都停在枝頭聽,真好。”
這些《常暖手劄》,沒有華麗的裝幀,沒有工整的字跡,有的頁麵甚至沾著飯粒、印著草汁,卻比任何典籍都更珍貴——因為每一行字,都是日子的溫度,是常暖的證明,是焚天劍主“守護日常”的最好注腳。
常暖每天都會去不同的宇界,翻選手劄,把細碎的日常編成短歌,唱給萬宇靈鳥聽。靈鳥帶著歌聲飛過星河,歌聲落在花田,花農們跟著哼;落在驛站,生靈們跟著唱;落在印記旁,孩子們跟著拍手——歌聲沒有旋律,卻比任何樂章都動人,因為那是“日子的歌”,是“常暖的歌”。
這一日,常暖在“星落宇界”的驛站裡,發現一本快寫滿的《常暖手劄》,最後一頁隻有一行字:“今日星落宇界的星星特彆亮,我把常暖的歌,唱給星星聽了,星星好像笑了。”落款是“星子”,字跡歪歪扭扭,旁邊畫著一顆閃著暖光的星星。
她找到星子時,孩子正坐在恒暖印記旁,仰著頭對著星空唱歌,聲音小小的,卻很認真。“星子,”常暖走過去,和他一起抬頭,“星星聽到你的歌了嗎?”
星子點頭,眼睛亮晶晶的:“聽到了!你看,那顆最亮的星星,剛才閃了三下,就是在說‘好聽’!”
常暖笑著,從懷中取出一枚小小的“星暖佩”——這是她用星落宇界的星砂做的,能收集星光,也能儲存歌聲。“我們把你的歌,存進星暖佩裡,掛在印記旁,以後星星隻要看到佩,就知道你在唱歌,好不好?”
星子開心地接過佩,把自己的歌存了進去。萬宇靈鳥扇動翅膀,將星暖佩掛在恒暖印記的石縫裡,佩中的星光與印記的暖光交織,竟在夜空中映出一道小小的“星暖光帶”,光帶中,星星的影子像是在跟著歌聲晃動,真的像在笑。
“太好了!”星子拍手歡呼,“以後星星再也不會孤單了,我也不會孤單了!”
從那以後,星落宇界的孩子,每天都會來印記旁唱歌,把歌聲存進星暖佩;星暖佩的光,也成了星落宇界的“夜燈”,照亮孩子們回家的路,也照亮星星的臉。
日子一天天過去,《常暖手劄》堆成了山,星暖佩掛遍了每一座宇界的印記旁,萬宇靈鳥的羽翼上,“常暖”的光紋與“恒常安暖印”交織,飛過星河時,身後會拖著一道長長的暖光,像是把日子的溫度,拉成了永恒的線。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星語傳心日這天,常暖沒有唱歌,也沒有寫手劄,而是帶著所有的《常暖手劄》,彙聚在萬宇核心的“家園石”前。手劄堆成的小山,在暖雪草的映襯下,泛著淡淡的暖光;“恒常安暖印”的光灑在紙上,每一頁的字跡都變得鮮活,像是在訴說著自己的故事。
“諸位,”常暖舉起星盟令牌,令牌與手劄山共鳴,聲音輕柔卻清晰,“今天,我想給大家讀一段《常暖手劄》裡的話。”
她翻開最舊的一本,讀道:“今日,阿瑤姐姐握著焚天劍,站在虛無根源前,她說‘身後是全宇宙的生靈’——那時我不懂,後來才知道,所謂守護,就是守住身後每一個人的日常,守住他們喝熱湯、曬太陽、唱歌給星星聽的日子。”
她又翻開最新的一本,讀道:“今日,我幫鄰居修了柵欄,他給了我一塊暖雪草做的糕,很甜。常暖姐姐說,這就是焚天劍主的故事——我好像懂了,焚天劍主不是彆人,是幫我修柵欄的鄰居,是給我糕吃的爺爺,是和我一起唱歌的朋友,是每一個把日子過暖的人。”
讀到這裡,常暖的聲音有些哽咽,卻帶著笑意:“你們看,焚天劍主的故事,從來都不是寫在書裡的傳奇,是寫在《常暖手劄》裡的日常;從來都不是某個人的名字,是每一個把暖給彆人的人。它是阿瑤姐姐的劍,也是鄰居家的糕;是林越爺爺的盾,也是孩子唱給星星的歌;是恒暖爺爺的故事集,也是我們今天吃的每一口熱飯。”
萬宇的生靈們紛紛點頭,眼中滿是淚光與笑容。有人把自己的《常暖手劄》翻開,舉過頭頂;有人唱起了自己寫的日常短歌;有人把手中的暖雪草、星暖佩、暖心佩,都放在手劄山上——很快,手劄山就成了一座“常暖燈塔”,光中,無數個平凡的身影在忙碌:做飯的、澆花的、修柵欄的、唱歌的、講故事的……這些身影,彙聚成了“焚天劍主”的模樣,平凡,卻溫暖得讓人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