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的北京,天空高遠湛藍。北京電影學院的校園裡,比平日更添了幾分熱鬨與喜慶的氣氛。紅色的橫幅懸掛在禮堂門口,上麵寫著“熱烈慶祝2002級中秋迎新晚會”。傍晚時分,暮色四合,禮堂內外卻已是燈火通明,人聲鼎沸。
02級表演班的同學們早早來到了後台。不同於平日的隨性,今天大家都精心打扮過。女生們淡妝濃抹,各有千秋;男生們也收拾得利落精神。空氣中彌漫著發膠、香水味和一絲若有若無的緊張感。
陳誠穿著一身簡單的白色襯衫和深色休閒褲,站在角落,默默地看著眼前忙碌的景象。他手裡拿著那張承載著《起風了》母帶的光盤,指尖微微用力。儘管內心有著超越年齡的沉穩,但即將在全校師生麵前首次正式亮相,並且是演唱一首來自“未來”的歌曲,一種混合著期待、興奮與些許不確定的情緒,依然在他心底湧動。
“班長,緊張不?”周揚不知何時湊了過來,她今天穿了一條亮黃色的裙子,顯得格外活潑。她看著陳誠,臉上帶著慣有的促狹笑容,但眼神裡也有一絲關切。
陳誠笑了笑,晃了晃手裡的光盤:“有什麼好緊張的?又不是上刑場。倒是你,周委員,今天這身打扮,是準備上台跟節目爭奇鬥豔嗎?”
“去你的!”周揚捶了他一下,隨即又壓低聲音,“說真的,班長,你那首歌我後來偷偷又聽了幾遍伴奏,真不錯。今晚……看好你哦!”她難得正經地鼓勵了一句。
“謝了。”陳誠點點頭。
這時,蘆芳生、朱亞文和羅晉也擠了過來。他們三個今晚也有任務,負責幫陳誠在側幕條照應,以及……在必要時帶頭鼓掌。
“誠兒,稿子再背一遍沒?彆上去忘詞了!”蘆芳生比陳誠還緊張,搓著手問道。
“放心,爛熟於心。”陳誠淡定回應。
朱亞文則仔細幫他整理了一下襯衫的領口,說道:“心態放平,就跟平時排練一樣。我們都在下麵給你盯著。”
羅晉默默遞過來一瓶水。
看著眼前這三位室友,陳誠心裡一暖。這種並肩作戰的感覺,很好。
前台,觀眾已經開始入場。不僅有大一的新生,許多大二、大三的師哥師姐,甚至一些老師也來到了現場。王勁鬆老師穿著中山裝,坐在前排的教師席,神情嚴肅,但眼神中帶著審視與期待。更讓人意外的是,老狼居然也來了,他坐在稍靠後的位置,戴著帽子,顯得有些低調,顯然是應陳誠之邀,想來親耳聽聽這首歌在舞台上的效果。
此外,觀眾席中還零星坐著一些看似不像學生的人,他們目光敏銳,帶著職業性的觀察神態——那是聞風而來的幾家小型唱片公司或經紀公司的星探。北電的晚會,向來是挖掘新人的好地方。
後台,主持人已經就位,晚會即將開始。嘈雜聲中,陳誠看到劉亦菲也回到了學校,她換下了戲服,穿著簡單的牛仔褲和毛衣,清麗脫俗,正和幾個女生站在一起低聲說笑。感受到陳誠的目光,她轉過頭,對他微微一笑,握了握拳頭,做了個“加油”的口型。陳誠也點頭回應。
黃渤也混在人群裡,他作為“特邀嘉賓”陳誠私下邀請的),正跟幾個相熟的高職班同學插科打諢,活躍著後台的氣氛。
“各部門準備,晚會倒計時一分鐘!”學生會乾部的聲音通過對講機傳來,後台瞬間安靜了不少。
陳誠深吸一口氣,最後檢查了一遍手中的光盤和耳麥。他的節目排在中間靠後的位置,是一個不錯的時段。
晚會正式開始。開場舞熱情洋溢,小品逗得滿堂大笑,詩歌朗誦深情並茂,各種樂器演奏也展現了學子們的多才多藝。01級的賈乃亮唱了一首當時的流行歌曲,台風穩健,贏得了不少掌聲;王珞丹和馬蘇參與了一個話劇片段,表演生動,也引人注目。董璿等00級的師哥師姐也奉獻了精彩的節目。
台下,王勁鬆老師微微頷首,對這幾屆學生的整體素質表示認可。老狼則更多是在聆聽音樂類的節目,偶爾跟旁邊的朋友低聲交流幾句。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終於,報幕員念出了那個名字:“……接下來,請欣賞由02級表演本科班陳誠同學,為我們帶來的原創歌曲——《起風了》!”
台下響起一陣禮貌性的掌聲,其中也夾雜著一些好奇的議論。原創歌曲?在影視學院的晚會裡,這可不算多見。
側幕條,蘆芳生三人緊緊攥著拳頭,比陳誠還緊張。周揚也屏住了呼吸。劉亦菲專注地看著舞台入口。黃渤則露出了期待的笑容。
陳誠穩步走上舞台。追光燈打在他身上,白色的襯衫在燈光下顯得有些耀眼。他走到立麥前,調整了一下高度,目光平靜地掃過台下黑壓壓的觀眾。他看到了一臉嚴肅的王勁鬆,看到了帽簷下老狼專注的眼神,也看到了室友們鼓勵的目光。
他對著音響師的方向微微點頭。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前奏響起。舒緩而乾淨的鋼琴聲,如同月光般流淌出來,瞬間抓住了人們的耳朵。這旋律帶著一種清新的憂傷和隱約的希望,與當下流行的音樂風格略有不同,卻格外動人。
陳誠閉上眼睛,再睜開時,眼神變得深邃而專注,他緩緩開口,清澈而富有磁性的嗓音通過麥克風傳遍了禮堂的每一個角落:
“這一路上走走停停,順著少年漂流的痕跡…”
僅僅一句,台下細微的嘈雜聲便消失了。那聲音裡的故事感和真誠,有一種奇特的安撫力量。
“邁出車站的前一刻,竟有些猶豫…”
“不禁笑這近鄉情怯,仍無可避免…”
“而北京的天,依舊那麼暖,風吹起了從前…”
他的演唱自然而投入,沒有過多炫技,卻將歌詞中那種對過往的回望、對未來的彷徨與期待,詮釋得細膩而準確。許多離鄉求學的新生,仿佛被歌詞擊中了心事,眼神變得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