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步入十一月,北京的秋意愈發濃重,校園裡的梧桐葉落了厚厚一層,踩上去沙沙作響。自美國歸來已有一段時日,該見的師長、該送的禮物、該聯絡的人情,皆已辦妥。陳誠的心,也如同這逐漸沉澱下來的季節一般,真正靜了下來。
他清晰地知道,唱片的熱度需要時間沉澱,影視的布局尚在萌芽,而遠在南非的那盤大棋,更有小e這等超越時代的存在在無聲落子。眼下,他最重要的身份,依舊是北京電影學院表演係的一名學生。於是,他重新融入了校園生活的節奏:晨練、上課、排練、去導演係旁聽,甚至拿著dv和同學們拍些稚嫩卻充滿想法的小作業。他發現,暫時拋卻那些超前的謀劃,純粹地沉浸在學習和創作中,彆有一番踏實的心安。
劉亦菲也結束了前期的拍攝工作,大部分時間待在學校。兩人時常在課堂、圖書館或食堂相遇,交流學業,分享見聞,一種介於同窗與好友之間的默契情誼,在平淡的校園日常裡悄然滋長。
這晚,在宿舍樓下告彆了同學,陳誠看著窗外皎潔的月光,心頭驀地一動。回來這些天,竟還沒給家裡打個電話。他立刻拿起手機,撥通了那個熟悉的號碼。
電話很快被接起,是母親帶著驚喜和關切的聲音:“誠誠?怎麼這麼晚打電話?在學校一切都好吧?”
“媽,我挺好的,剛忙完。爸和爺爺奶奶睡了嗎?”聽到母親的聲音,陳誠心裡湧起一股暖流。
“沒呢沒呢,都在看電視!你等著,我叫他們!”母親揚聲招呼著,很快,電話那頭便熱鬨起來,父親沉穩的問候,爺爺奶奶慈祥的叮嚀,紛紛傳來。
陳誠耐心地一一回應,報喜不報憂地說了些在美國的趣聞,重點強調了一切都好,讓家裡放心。當母親試探著問起收入時,陳誠略一沉吟,選擇了坦誠,但語氣儘量平和:
“爸,媽,跟你們說個事,彆嚇著。我那張唱片,第一個月的分紅,稅後到手有四千多萬。”他刻意頓了頓,給家人消化的時間。
電話那頭瞬間安靜了,隨即是父親倒抽冷氣的聲音:“多…多少?四千多萬?人民幣?”母親更是激動得語無倫次。
“嗯,人民幣。這是稅後的,我跟公司談的條件。”陳誠解釋道,“主要是國外賣得好。國內這邊,這一波過去後可能就少了,以後主要看國外的版稅收入,細水長流。如果…如果盜版沒那麼猖獗就好了。”他適時地小小抱怨了一句,這符合一個剛剛賺到錢又對市場環境有些無奈的新人歌手心態。
好不容易讓父母從巨額收入的震驚中平複下來,陳誠又關心起弟弟的學習。他其實心知肚明,自家老弟是個學霸,前世一路開掛考上了頂尖的中央政法大學,這輩子看來軌跡依舊,成績穩居年級前列,這讓他倍感欣慰。聽著父母言語間對弟弟的驕傲,陳誠嘴角也不自覺揚起笑容。
結束這通溫馨又略帶“震撼”的家庭通話後,陳誠回到宿舍。朱亞文、羅晉、蘆芳生三人正圍在電腦前,神情興奮。見他回來,朱亞文立刻招手:“老陳快來看!咱們那個‘外快’項目,這個月又進賬了!我的老天,這來錢速度,比搶銀行還快!”
陳誠湊過去一看,屏幕上顯示著《傳奇》交易的收益記錄。從他去美國到現在,一個多月的時間,依靠他提供的外掛,他們這個小團隊每個人竟又賺了人民幣一百多萬。加上之前的積累,每人手頭可動用的現金都超過了三百萬。
“兄弟們,現在有什麼打算?”陳誠笑著問,“是等年後錢再多點,還是現在就考慮一下安家立業的大事?”
他順勢重提了購買四合院的想法,這次說得更為具體和有說服力:“我跟你們說,要買,首選就是四合院。這東西,地理位置絕佳,就在皇城根下,是北京城的魂兒。關鍵是,它是稀缺資源!你們想,北京城還能在二環裡劃出多少地來建新四合院?幾乎沒有了!這就注定了它的價值隻會越來越高。不像彆墅,郊區、新區大把地方可以建,稀缺性沒法比。”
他看了看若有所思的三人,繼續加碼:“我看過了,劉亦菲家那種彆墅是不錯,但那是居住屬性。四合院,除了住,更是收藏品,是硬通貨。我打算年前就去看,爭取定下一套。等大二,說不定就能搬出去住了,也方便些。”他頓了頓,展現出大哥的擔當,“你們錢要是不夠,我這邊可以先墊上。這次出唱片,確實賺了些,幫兄弟一把沒問題。”
陳誠心中自有盤算。他唱片分成的巨額收入,大部分留在了國內賬戶,並未彙往美國。之前在美國注冊影視公司以及投資《電鋸驚魂》的5000萬美元,動用的乃是小e通過金融操作賺取的,分了他7000萬美金存放在海外離岸賬戶中的資金。他與維特各出資2500萬美元,合夥開發地產項目,這筆賬目清晰獨立。如今,他海外賬戶裡仍躺著數千萬美元,若用以支付房款,以外彙結算,在當下國家亟需外彙儲備的年代,或許還能享受到一些便利。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在陳誠極具前瞻性的分析和慷慨的承諾下,三兄弟再無猶豫,一致同意周末就去看房。
星期六上午,按照約定,陳誠帶著三位室友,在南鑼鼓巷附近見到了一位身材精乾、眼神透著精明與誠懇的中年男人——左暉。此時的他,尚處於創業初期,鏈家也隻是一個初具雛形的小中介,重要客戶他往往親自接待。
陳誠與左暉握手之際,心中感慨萬千。前世,他曾在2018年通過已是行業巨頭的鏈家,購置過一套房產,與左暉有過一麵之緣。印象中,這位地產中介教父級人物勤勉、務實,可惜天不假年。此刻再見,雖知未來軌跡,陳誠麵上卻不動聲色。
“左老板,久仰。我們的需求很簡單,位置要好,最好是故宮周邊,麵積越大越好,產權清晰,錢不是問題。”陳誠開門見山。
左暉自然認得眼前這位風頭正勁的年輕巨星,不敢怠慢,立刻親自駕車載著幾人前往看房。第一站,竟是一套位於故宮附近僻靜胡同裡的四進四合院!青磚灰瓦,朱紅大門雖顯斑駁,卻難掩其昔日氣派。院落層層遞進,占地足有六千平方米,格局完整,古樹參天。
房主是一位準備舉家移民美國的老先生,報價高達1.2億人民幣。陳誠心中雖喜,麵上卻沉穩如山。他仔細查驗了房屋狀況,尤其關心產權沿革。得知此院祖傳,文革時曾被單位占用,後政策落實完整歸還,並未變成產權複雜的大雜院,這讓他放心不少。
談判過程頗費唇舌。陳誠利用房主急於出國、希望美元結算的心理,以及當前四合院市場尚未被資本完全炒熱的時機,憑借三寸不爛之舌和精準的砍價技巧,硬是將價格從1.2億砍到了6500萬!並同意以美元直接支付至房主指定的海外賬戶,為對方省去了結彙的麻煩和限額。